空故纳万境
——甘南、川西行摄随笔
作者:王耀洲
(一)
步入知天命的年龄后,按孔子的经典描绘,人生从求知进入了一个求悟阶段。自己在三年多以摄影记录匆匆流年的过程中,曾经纠结的心澄明起来,行走山水间,拥抱大自然成了自己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不二选择。时常面对大海和日出日落流连忘返,被大自然的磅薄气势所震感,被茫茫苍穹的神秘莫测所感动,释然于物我两忘的境界。
家人对我的业余爱好无条件的支持。今年8月8日,女儿约我一同参加了领袖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摄影团队,父女相伴踏上了甘南、川西的采风之旅。
行程安排独具特色,从甘肃省的夏河一路南下,经迭部、诺尔盖、红原、阿坝到甘孜,既体验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千难万险,受到一次红色教育,也领略了藏传佛教蕴藏的文化与智慧。一路行摄一路慨叹,顺迎着那些熟知的地名和未知的美丽,时而崇山峻岭千沟万壑让人心生敬畏,时而草原辽阔湖泊如镜使人静观默照,特别是远远望去,流金溢彩的寺院和炊烟袅袅的村落在云雾中氤氲升腾,清寂得让人不禁屏息凝气,一种纵身大化、物我两忘的感受,使人顿悟“天人合一”的意蕴。
行摄的起点是位于甘肃省南部夏河县。虽然这里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山体少有植被,黄土泥墙的村居也少有树木,但苍苍黄土渗透着西北的磅礴使人顿感天地广阔。夏河因藏传佛教文化独特,而有“小西藏”之称。文明遐迩的拉卜楞寺就坐落在县城西域,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和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有“世界藏学府”之誉。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远观拉卜楞寺依山傍水,山脉与河流牵手环抱,群山的主峰与拉卜楞寺的金顶在云端喷薄泻出的光芒照耀下,交相辉映蔚为壮观。近看拉卜楞寺像个巨大的村落,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殿宇星罗棋布,巷子幽深,人在其中有身在古城堡的感觉。这里的主要殿宇有90多座,殿宇的顶部鎏金溢彩,但墙体多是黄泥夯造,平添了沧桑之感。
早上刚到拉卜楞寺停车场,就见到一位来寺院朝拜的少女,她面庞黝黑,嘴唇干裂,以掌心贴地,疲惫的身躯与伸出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全身俯下,一步一叩首,据说朝拜者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在拉卜楞寺号称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里,喇嘛、藏民、游人如织,但没有一丝喧嚣,人人都是一副肃穆的神情,怀着虔诚的心拉动转经筒悠悠旋转默默祈福,熠熠生辉的转经筒行云流水般一刻都不停息,我的相机无法记录心中那种莫名的感动。
下午5点多我们准备离开大经堂到对面的山上俯拍拉卜楞寺金顶晚霞时,看见远处一个朝拜者在石板路上慢慢移动而来,我走近仔细辨认,正是早上遇到的那位少女,我不知道从停车场到大经堂的距离多远,她用了一天的时光在这段路上跪叩而行。有人说在拉卜楞寺“岁月不仅刻下了苍老,也记录下了信仰的坚定”。写到这里,转经筒又在我的眼前转了起来,耳旁仿佛传来了少女五体投地撞击着石板路发出铿锵作响的声音。
扎尕那是我们这次采风的第二站,也是我平生见到的最美古村落。“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似由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古城。三面环山,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
我们到扎尕那已是下午四点多钟,还没下车,壮美的石镜山就飞入眼来,使人内心一阵悸动,满车人不约而同的喊出“人间仙境”。
下车后,人们就“饥不择食”般地按动快门,因为这里不用刻意地选择拍摄点,也不用精准地寻找视角,信手拈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放眼望去,扎尕那就镶嵌在“石匣”里,整个空间能尽收眼底。但环顾四周我的眼睛像凝固成了全息摄像头一般,辨不出三维空间,看到的竟然都是二维水墨画般的静美,村庄安卧在一片金黄的梯田里,梯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群山与白云擦肩,山林雾霭与炊烟交融,渺小的人点缀其中若有若无,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了无限的广阔。
在摄影领队刘鑫老师的催促下,大家回过神来,一起跟随刘老师向东南边的山坡草甸爬行,准备拍摄扎尕那的日落光影。刚爬到陡坡的第一个平台架好相机,就见西边一片乌云黑压压地奔腾而来,还没来得及按一下快门,一个炸雷把乌云撕开了一道口子,瞬间大雨倾盆而下,好在不远处有顶藏民老乡的帐篷,我提着相机钻了进去,这时大雨夹着豆粒大的冰雹一并砸下,好在帐篷替我遮挡了这次老天的突袭。好多团友就没我这般幸运,他们直奔山脚下的大巴车而去,大都接受了老天的“洗礼”。
大雨下了一刻多钟的时间就雨过天晴,由于大雨把山坡的泥土浸泡的松软泥泞不能爬行,加之许多团友淋湿了衣服,我们放弃了日落“仙境”的拍摄,回到宾馆休息。在宾馆我问及藏民老乡,这里的天气是否经常这样变幻莫测,老乡说,我们这里离天太近,经常东边太阳西边雨,大雨过后挂彩虹,美得很。我想老乡说得在理,变幻无穷,神秘莫测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属性,何况这里的山钻出白云就和天相接,承接着苍天的神灵之气呢。
第二天清晨我们六点到达扎尕那日出的拍摄点。网上预报日出时间六点四十二分,直到七点十七分太阳才跃过山峰,照亮了整座“石城”。瞬间太阳的光束穿过升腾的云雾倾泻而下,把村寨、梯田幻化的仙境一般。梯田里金黄的青稞熠熠生辉,烟云供养的村寨笼罩在神秘的光韵里至清至静,虚无缥缈。哲人本雅明曾经赞美照片能从现实中摄取出光韵,此情此景不就是扎尕那的光韵在生息吗?我将相机设定为连拍,按下了快门,随着一连串咔嚓声,把这种妙境暗合的“天人合一”与扎尕那的空濛润明定格成了永恒。
人们常说,只有更美没有最美。可我拍完扎尕那日出,感觉这里就是最美的人间仙境。早餐后,我们一行人兵分两路,夏清林老师带着大部分团友去扎尕那的石林和仙女湖观赏大自然的清灵幽玄之美,我和骆跃峰老师留在村寨感受自然纯朴的人文风情。我们和村寨里的老乡及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密切接触,一位大叔说,这两年来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部分人家开起农家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各种垃圾越来越多,寨子不知道今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景区的工作人员都是村委指派的有文化的村民,我们与其交谈时,他们流露出了许多担忧。老乡说,村寨过去就是靠山吃山,大家和睦相处,真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现在靠旅游富裕起来的人家盖起了楼房,改变了村寨的民族风格,村民之间有了竞争,打破了原有的安宁祥和,特别是游人逐年增多,喧嚣代替了宁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开始污染环境。加之许多游人喜欢对老乡拍照,什么怪异的照片都在网站、报刊杂志上发表,已经激起了老乡们的反感。
听到老乡的一席话,我那本来旷达的心开始紧了起来,老乡也默默无语双目微闭,对着山峰祈祷。九十年前探险者约瑟夫洛克将这里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如何才能让这里永远保持当初的圣洁呢?
(二)
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扎尕那,我们继续向南,进入了甘青川三省交界的诺尔盖境地。诺尔盖大草原是我国最美的高原湿地,素有川西北高原绿洲之称,宛若一块瑰丽夺目的绿宝石镶嵌在川西北高原上,与蓝天相映,与白云相随,慢坡的牦牛点缀在翠绿之中,生机无限。特别是诺尔盖草原的天然海子——花湖,湖水清澈透明,成群的鱼儿潆洄滉漾,结对的鸥鸟嬉戏欢歌,令人羡慕不已。白云缱绻在水天之间缠缠绵绵,不断变化着妙曼的魔幻身姿,只看见许多可怜的游人对着水中的自己顾影相怜。
我们这个团队有七八名花儿般的宝贝女儿借假期跟随父母出来领略大自然的旷美,我家的宝贝女儿虽然已是孩子的妈妈,但还是和“小鲜肉”们一样清纯无暇,她们对这种没有边际的空旷之美无心思考什么空与静,道与释,只是在草地里时而腾空跳跃,学着鸟儿放飞蓝天;时而提起裙边旋转,模仿模特秀着优雅,岂不知父母镜头中的她们就是这天地间最美的精灵。
诺尔盖草原最美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九曲黄河第一湾。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曲,在藏语中是“河”的称谓。“九曲”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也与藏族本教和藏传佛教的“生命轮回”或者“日月轮回”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河九曲第一湾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海拔4500米),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诺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了著名景点。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形如“S”,因其在地图上恰似《周易》中阴阳太极图,故而被誉为神奇的九曲黄河立体大乾坤地图。在这里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登上山丘的观景平台远眺,但见白河逶迤直达天际,黄河婉蜒折北而逝,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两条河流优雅别致,像一对情侣,携手走向西北天边,令人胸襟为之开阔。
看到此情此景,谁人不能领悟道法自然才是“九曲”的真谛?母亲河穿越千山万岭,历久弥坚就是因为她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憧憬,千折百回,顺势而为。
我们带着对母亲河的深深眷恋,驱车穿越红原大草原,膜拜了切瓦塔林,艳遇了月亮湾,直奔神秘的年宝玉则。年保玉则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因青南高原的地势和气候终年积雪,有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传说中年保玉则整个山系有峰3600座,当地的藏民叫它石头山,很多的神奇传说让石头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称为东方的日暮达。年保玉则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高度接近,簇拥在一起像片片花瓣静穆秀美,走近“仙女湖”透视过去,山的主峰就像一朵圣洁美丽的雪莲花绽放在湖光山色之中,被当地牧民视为“神山”。
在去年宝玉则的前夜,我的室友骆跃峰老师在网上做了功课,下载了年宝玉则的部分精彩图片,我们共同欣赏,以便汲取作品在构图、视角和表现手法及理念等方面的经验。我看到图片后,第一感觉就是震撼、深邃、幽静。在赶往年宝玉则的路上,摄影领队刘鑫老师又绘声绘色地演绎了年宝玉则许多神秘的传说,使团队对年宝玉则充满了期待。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进入年宝玉则景区,石头山迎面而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似曾相识,这时扎尕那的石镜山在我的眼前和石头山交替闪现,两座山峰在我的俗眼里竟然像一对孪生兄弟。所不同的是,扎尕那是烟云供养的人间仙境,年宝玉则是湖光山色的通体澄明。石头山的豪放与仙女湖的婉约竟然是那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只有喇嘛和藏民在仙女湖边点燃烟火,伴着缥缈的烟雾升腾向苍天抛撒风马旗祈福的场景,给年宝玉则平添了神秘的色彩。深深的蓝色天空映衬着五色的风马旗猎猎作响,逆光看去,光影与色彩辉映成趣,斑驳迷离,无尽的层叠,像漫天的五彩祥云。
哲人说,看世界只用一双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用心去看的那一方净土,那一个世界,才是真正应该表现的。肉眼凡胎的我没有看到故事里年宝玉则那扑逆迷离的神秘,只感到清寂的让人瞠目结舌。也许要真正揭开年宝玉则的面纱,需要有慧心的人停下脚步慢慢感悟,打开第三只眼去领略年宝玉则的千年真容。
(三)
年宝玉则与坐落在色达的五明佛学院近在咫尺。两地距离虽近,却横跨青海四川两省,领袖户外安排的行程中没有色达之旅。骆跃峰老师这是第三次到川西,前两次都因没能去色达感到深深遗憾,这次他建议改变行程踏上色达这块佛国净土,我也心向往之。夏清林老师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组织者,改变计划安排需要和领袖户外协商,也需要征求全团22人的意见,经夏老师再三做工作,我们如愿以偿。
22人兵分两路,12人按计划随着领袖户外去郎木寺从兰州返回,我们10人则租赁了一辆面包车奔赴色达,然后从成都返回。
我们租赁的面包车司机扎多师傅,是个热情豪放又十分幽默的藏民,虽然已经52岁,但精力十分旺盛,一路行驶一路欢歌。他做着酒店和茶楼生意,家里饲养着200多头牦牛,年收入十多万元,过着富足的小康生活。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扎多师傅看到美景就停车让我们拍照,使大家真正找到了旅行的感觉。车在山路上盘旋,层层叠叠直冲云霄,这里的山路岂止十八弯?简直就是在摩天轮上飞行。穿越一座座高山,一个纯粹之极的佛家国度呈现在我们眼前,一片酱红色把整个山坳渲染的紫气满天,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五明佛学院。
用震撼和冲击力等词汇来表达五明佛学院都显得苍白无力。在一个狭小山坳的方寸之间,分布着数不清的寺院、木屋,容纳了成千上万的喇嘛、觉姆,我不知道这里的建筑是否和现代城市一样有着科学的规划,所有木屋就像被独具匠心的艺术大师镶嵌在山坡上的红宝石一般不取不废,木屋的色调和喇嘛、觉姆的红色法衣浑然一体,色空不异,让人看一眼就心生禅意,瞬间澄明。
我们在山坡上拍摄了气势恢宏、静谧虚无的五明佛学院全景,那种清宁的虚静之美使人的心灵感到颤栗。我们又走近喇嘛、觉姆,试图探寻他们(她们)博大的内心世界。看到不论年龄的长幼,性别的差异,所有人都是满脸的祥和,那么地虔诚,那么地幸福。有人采访过觉姆,通过翻译的大意是“学佛并不在于神通感应的追求,而在于自我的深刻剖析,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境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长。学佛的好处无法言尽,不过有一点却始终令我感念于怀——靠着佛法,我的新生命终于毫无疑问地站在了迈向解脱的起跑线上……”
一路走来,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是一次从现代的喧嚣到原始安宁交错的时空穿越,是一次从心浮气躁到灵魂绝世尘外的心灵穿越。一路上,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想到了信仰与民族兴衰的关系。也许是触景生情,也许是不知不觉间盗取了自在之人的灵魂。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是因为静,所以能明了世上的各种动态;正是因为空,所以能容纳各种意境。回来后,一个摄友在微信上说,梦里还在寻找拍摄景点。我想在摄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是否也应该停下我们手中相机的快门,等等渐行渐远的灵魂呢?在我们尽享视觉大餐的同时,顾及一下大自然的承受力,顾及一下不同文化的差异性,顾及一下自在之人的身心感受。也许这样摄影才会伴着我们的思想旅程走得更远。
(草稿于2015年9月3日,修改于2015年9月7日。)
【作者简介】王耀洲(男),1960年7月出生,山东省滨州市人。从军27载,转业地方先后在山东省日照市广播电视局、文化执法局、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工作。闲暇时间喜欢摄影、写作,以抒心怀。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