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袛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金刚经》开篇的第一段,翻译便是: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
那时候,佛陀与1250位大比丘住在一起,住的地方叫袛园精舍,是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施舍的。有一天,到了吃饭的时间,佛陀就穿上袈裟,拿起衣钵,走进舍卫城去乞食。挨家挨户的乞讨一边后,就回到住处,吃了饭,收拾好袈裟,洗干净饭钵,又用清水洗净双足,铺好座位,安静的坐下。
连佛陀这样成了佛的人,依然还是需要像普通人一样要吃饭,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但是佛陀并不像我们一样,天天上班,赚取工资;也不会像原始人类一样靠体力在大自然中寻取吃食。
他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坐在那里,饿了就带着徒弟挨家挨户的“乞食”。
“乞食”,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讨饭”,但是,佛陀的“乞食”与中国人的“讨饭”又有些不同。第一,它不是为生活所迫,用尊严来换取粮食;第二,它不是专向富人乞讨,而是挨家挨户的乞讨。给,就接受,不给,就离开。始终,安详平和。
这是佛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可以解决肚子的问题,又可以使自己不限于谋生的网罗里,是利己。还有一利:利他。佛教把布施看成是通向解脱的重要途径之一,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布施。
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因此,向别人乞食,就是给人布施的机会,有利于他人的作用。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心生疑惑,佛陀乞食是一种修行,那么那些路边的乞丐、流浪汉也是在修行吗?一开始,我也是心中有此疑惑。但是我看到最后“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才明白,佛陀在乞讨后便“还至本处”,就是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生而为人,谁都要为衣食住行奔走。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一味的忙于谋生而忘了生命的本源。我们都陷于谋生轨道,沦为谋生的奴隶。本来,工作只是手段,得到足够的住处、粮食、衣物就可以了,但是我们把工作当成了目的,一辈子努力,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或者守住现有的东西,不断的谋求,想着要去摆脱尘世劳苦却又无法摆脱,生出了各种烦恼。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奴隶,被我们自己创造的体质囚缚着。为了那些虚妄的、缥缈的目标,让自己变成了一具动物。
一到假期,便如放出囚牢的囚犯出来放风,到各个景点旅游,一旦假期结束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日复一日的重复着。
佛陀觉悟后每天的日常好像跟我们普通人一样。而实际上,却完全不一样了,他时时在自己的“本处”。中国禅宗常说“没有修行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始修行的时候,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完全觉悟的时候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水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山水,但是却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境界了。
我们应该像佛陀一样,早晨出去劳作,完成必要的工作,然后回家,料理家务,把该做的做完后,静坐摄念观心。
“还至本处,敷座而坐”,应是《金刚经》给予众多为生活奔波的众生指出了修行的方便法门了。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