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的作者李叔同在闽南度过他人生最后岁月,他和厦门有着一段殊胜因缘。
01:5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此词一出,世间再无第二首《送别》,这首词的作者便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1942年10月,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终年63岁。
在他出家的24年里,有14年在闽南度过,在此期间,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而他与闽南的缘分,竟然来自一次偶然的停留。
陈嘉庚胞弟陈敬贤邀约
弘一法师首次造访厦门
1928年冬,弘一法师在上海与学生丰子恺、佛友李圆净等,相商出版中国第一本保护动物的“漫画书”——《护生画集》事宜。有一天,弘一法师前去拜访旧友、居士尤惜阴(即后来的演本法师),看到他正整理行李,隔天要出发去参加“暹罗(泰国)佛教考察团”。弘一法师欣然表示要一同前往。南洋侨领陈嘉庚弟弟陈敬贤得到消息,便邀约考察团先赴厦门。
弘一法师后来在其撰写的《南闽十年之梦影》一书中,如此记载:
从上海到暹罗,是要经过厦门的,料不到这就成了我来厦门的因缘。12月初,到了厦门,承陈敬贤居士的招待,在他们的楼上吃过午饭,后来陈居士就介绍我到南普陀寺来……到了南普陀寺,就在方丈楼上住了几天。时常来谈天的,有性愿老法师、芝峰法师等。芝峰法师和我同在温州,虽不曾见过面,却是很相契的。现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见了,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我本来是要到暹罗去的,因着诸位法师的挽留,就留滞在厦门。
弘一法师初次造访厦门,停留了三个月,期间在厦门南普陀寺小住了几天,后来到南安小雪峰寺度岁。
▲ 南安小雪峰寺晚晴亭
长驻闽南
“几不知世间尚有严冬风雪之苦矣!”
1929年10月,弘一法师第二次来到闽南,为闽南佛学院整顿教育。1932年,弘一法师三下闽南,挂单于厦门万寿岩寺,此处是他决定长驻闽南的第一个落脚处。
当时,弘一法师有过这样的描绘:
厦门气候四季如春,又有热带之奇花异草甚多,几不知世间尚有严冬风雪之苦矣!
他在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也写道:
南闽冬暖夏凉,颇适老病之躯,故未能返浙也。
住下两年后,弘一法师仍把这惬意的感受函告故友:
居闽南二载,无有大病。其地寒暑调和,老体颇适宜耳。
为了向青年僧众讲经,也向社会宣扬佛法,弘一法师不停奔波于厦门、泉州等地。
弘一法师与泉州因缘尤深,先后住过雪峰寺、开元寺、承天寺、铜佛寺(百源庵、百源寺)、弥陀岩、碧霄岩、清源洞、草庵、净峰寺、普济寺、福林寺等数十座寺院。在许多寺庙留下了众多的书法、诗赋、经律等遗墨珍品。
1935年农历四月,弘一法师竟然病倒了,内热、臂疮、足疔并发。病中的他,甚至已交代了后事,内容大致上是这样:
如果我过世了,不要移动我的身体,请锁门八个小时。八小时过了后,也不要帮我清洗身体,就拿破棉被把我包起来,丢到后山喂老虎,否则三天后就地火化。
1936年春天,弘一法师的身体终究还是康复了,那一年农历五月,他移居到鼓浪屿日光岩闭关。
1936年农历十二月,郁达夫在广洽法师的陪同下,到日光岩寺拜访弘一法师。但弘一法师久入空门,对当时已蜚声文坛的郁达夫一无所知,唯有赠予佛书而已,谈话极少。但是弘一法师还是给郁达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郁达夫为此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不似西冷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传真只一灯……”
▲ 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寺中的弘一大师像
抗战爆发
弘一法师宣言“念佛不忘救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弘一法师正在青岛湛山寺讲律,许多人劝他赶紧离去,弘一法师不为所动,直到十月才回到了厦门。
眼看着日本军机对厦门狂轰滥炸,大有进犯鹭岛之势,弘一法师的许多友人又劝他离开厦门躲避炮火,他依旧坚决不肯。弘一法师不但自题居室为“殉教堂”,还说道:“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1938年4月,厦门即将沦陷前的某一天,日本舰队司令官西岗茂泰登岸寻访弘一法师,并且要求他用日语和自己对话,但弘一法师坚持“在华言华”,他如此说道:
出家人宠辱皆忘,敝国虽穷,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
1938年5月,厦门沦陷。那时,弘一法师正在漳州,他的学生丰子恺,已经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到桂林。7月初,丰子恺给恩师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到桂林与自己一同生活,并且愿意供养恩师余生。
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
弘一法师虽然为学生的诚意所感动,仍回信婉拒,坚持留在闽南。
1938年入冬之后,泉州陆续遭受了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这段期间,身居闽南的弘一法师不断反复书写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他把书法分赠给僧众,宣传抗日救国,保卫祖国。他更号召僧众:“我们佛教徒属国民一分子,爱国之心当不后人,捍卫国家乃国民天职…”
在他的极力倡导下,晋江县佛教徒联合组成“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选拔壮健僧众教徒集合编训,参与救护伤员,掩埋死难者。在大师的带动影响下,许多佛教徒走上了爱国爱教的道路。
写下“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告别人世
晚年时的弘一法师,一直被病魔缠身,或许有感于时日无多,他加快进度奔走各方弘法。
1942年初,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静修闭关,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弘一法师出现发烧症状,他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心念佛;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
九月一日下午,他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四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地往生了。时年六十三岁。这一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弘一法师的舍利后来分为二份,一份入清源山舍利塔,一份则由昔日在厦门大学认识的刘梅生居士送回杭州虎跑寺供奉。
▲ 弘一法师遗墨“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曾给自己取了个“二一老人”的名字,“二一”来自于这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但事实上,弘一法师大部分的佛学著述,都是在闽南完稿的。他在人生最成熟的阶段选择了闽南落脚,更将他生命中最丰厚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馈赠给了闽南。
▲弘一法师 遗体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撰稿:郑琪
编辑:陈锦华
为您揭秘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