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龙山寺( 摄影:妙传)
龙山寺位于台北市万华,此区旧称艋舺,故也称万华龙山寺或艋舺龙山寺。艋舺龙山寺与艋舺清水岩和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这也是台北香火最旺的寺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晋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来此而渐成聚落,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合资兴建龙山寺,并迎请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来台。
本寺总面积约1,800坪,坐北朝南,为三进四合院之中国宫殿式建筑物。自中轴由外而内,依序是山门、庙埕、前殿、中庭、大殿、后庭、后殿,两旁有左右护院,又称左右护龙或东厢西厢,上有钟鼓楼。前殿、大殿、后殿、与护院合成一瘦长的 回 字型;但是若考虑连结大殿与护院的走廊,则形成一类似 日 字型的形状。
此外东、西、北各有新建的建筑物,龙边的护院外,设有配殿 含福智大师纪念堂 ;虎边的护院外有金亭与时钟台;后殿的后方设有餐厅。庙埕的左右两边设有净心瀑布与喷泉水池。
龙山寺为传统匠艺的艺术殿堂。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湾唯一的铸铜龙柱。大殿又名圆通宝殿,主祀观音菩萨。石工为惠安石匠张木成作品,并有金柱撑起的圆形螺旋状藻井,相当罕见。整体的建筑不论是石雕、木雕、彩绘和格局样貌,都非常的精致,展现了台湾传统寺庙之美,极具艺术价值。
龙山寺的山门华丽而壮观。四根方方正正的长石柱,构成了主门和左右侧门,镶金嵌花的廊檐,双层 断檐升箭式顶盖,顶端,双雕龙,以腾跃之势,对峙于一颗白里透红的宝珠两侧,成双龙护珠之态。这是佛教的一种象征性标志,象征双龙护佑菩萨之心,普度众生。
这一象征,这一山门,似一道无形之墙,神奇地将城市的喧嚣、浮躁挡在了门外。
进入山门,扑面而来的是华丽、庄严的建筑群,一拉十一个开间。五个门,九片屋顶,镂空的屋脊,两翼弧线,燕子尾一样飞翘,与屋顶的弧形斜坡,构成一种流畅如波的形式,一种自然、和谐又雄伟壮观的美感跃然而出。金碧辉煌的雕饰、铜柱上或倒立、或昂首缠绕柱子的蟠龙,色彩绚丽的雕塑、壁画、绿树假山、飞泻如帘的瀑布 这一切,更构成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神话境界。
十一间殿的中间大殿是龙山寺的天王殿,名称 三川殿 。该殿的建造结构独特,殿堂无后墙,两侧为四大天王,正中却没有像一般寺院那样供奉弥勒菩萨,进入殿内,也便等于进入了第二进大殿 圆通殿院内。
圆通大殿是龙山寺的主殿,华丽、雄伟、精致,处处闪现着民族的建筑智慧和艺术光芒,宝石蓝的穹顶如无穷无尽的天空,数根金光闪闪的柱子与金灿灿的佛像相辉映,观世音菩萨结跏趺坐在大殿正中的莲花座上,慈祥、静雅、高贵,仪态非凡,代表了民族的极致之美,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龙山寺的后殿是民国二十年代,重修龙山寺扩建的,这里众仙云集,像一场中国神仙的群英大会。装饰华丽眩目的大小神殿内,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华陀仙师、大魁夫子、紫阳夫人、土地爷、城隍爷、妈祖、关公、月下老人、水仙尊王 十四五尊神像或坐或立供在那里,各个仙气灵足,不动声色地接受着信徒的礼拜,倾听着世人的祈祷。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