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广化寺
广化寺山门(莫向外求)
广化寺释迦文佛塔
南山广化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南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环境幽静、建筑宏伟、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来者甚多。1983年,广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0年,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
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因此初称“金仙院”。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进行扩建,改名“金仙寺”。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金仙寺住持志彦法师奉诏入宫,讲解《四分律》,睿宗赐号为聪明禅师。因志彦禅师向睿宗奏报了无际法师在金仙寺持诵《法华经》时有“感石上涌白泉”之异,睿宗赐寺名“灵岩寺”,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灵岩寺”3个字,制作成牌匾后悬挂在寺门之上。至此,灵岩寺名扬天下,被称为闽东一大丛林。
宋朝时,凤凰山(又称南山)佛教寺庙盛极一时。在地方的支持下,当地共兴建了2寺、10院、120庵。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光宗赐额广化寺,并修缮庙宇,使之“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公元979年,宋朝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兴化军”。广化寺建筑雄伟,所属庵堂庙院众多,僧尼千余人。
龟山福清寺
龟山福清寺
福清寺一隅
龟山福清寺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龟洋古刹有两位开山祖师,一位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二传弟子——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无了禅师,另一位是无了禅师的高足弟子慧忠禅师,世称“二菩萨僧”,二人开创了农禅并重、禅净兼修的龟洋宗风。千载沉浮,这座闽中第一座被标立为“禅院”的千年古刹历经数次法难传灯不绝,至今寺内留存无了禅师千年真身、无了禅师开山时所挖的千年不枯竭的龟泉井。
龟山福清寺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龟山古刹依北朝南,错落有序,庄严别致,雄伟古朴,巍峨壮观。
旅行攻略:暂无直达公交车,可地图导航“龟山寺”自驾前往。
囊山慈寿寺
囊山慈寿寺全景
囊山慈寿寺
(黄志雄)
囊山慈寿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村,俗称“囊山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是福建省著名古刹。1983年,囊山慈寿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慈寿寺古色古香,环境优美,背靠囊山,与莆田天元岩毗邻。寺庙创建于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名延福院,是莆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峢巘”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旅行攻略:从莆田市汽车站出发, 可乘坐202路公交车至囊山站下车,再步行至囊山慈寿寺。
梅峰光孝寺
梅峰光孝寺
“梅林佛国”
梅峰光孝寺位于莆田市区胜利路中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刹,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梅峰光孝寺俗称梅峰寺,寺院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因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规模宏大自古列入莆田四大丛林之一,被誉为福建佛教发祥地之一,其“梅寺晨钟”被列入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梅峰寺建寺可追溯到隋唐,自建寺起就受朝廷隆恩不断。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钦赐手书“梅林佛国”额,次年,又赐额“祟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寺名为“天宁万寿寺”。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宋高宗又赐“报恩光孝寺”额。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再改“光孝寺”,此后,光孝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又因自古山上多梅树,当地百姓喜称梅峰光孝寺。
旅行攻略:交通便利,可步行前往;市区1、3、303路等公交车也可到达附近;还可地图导航“梅峰寺”自驾前往。
寺庙是宗教文化的缩影。
莆田佛教寺院多,
佛教文化与莆田的社会、历史、经济、
宗教、道德、文化、艺术密不可分,
充分显示出鲜明的莆田地方特色,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万寿塔
天中万寿塔
万寿塔夜景
万寿塔,坐落于枫亭镇东北面的塔斗山上,始于五代的西班牙伊犁式石塔,又名天中万寿塔,塔高十米、四角五层、塔身还精雕细刻着各种各样花卉图案和佛像。2001年,天中万寿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行攻略:从仙游站出发, 乘坐651、621路公交车,在“南大门”站下车,再步行上山可到达。
九座寺
九座寺
无尘塔
九座寺位于仙游县西苑乡,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历经沧桑的古迹无尘塔,至今岿然矗立在九座寺西边400米处,塔中埋葬的是九座寺开山祖师正觉禅师,塔前有月台,与宋以后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无尘塔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行攻略:暂无直达公交车,可导地图航“九座寺”自驾前往。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山门
南拳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遗址位于福建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
旅行攻略:暂无直达公交车,可地图导航“南少林寺”自驾前往。
石室岩寺
石室藏烟
石室岩寺
石室岩寺坐落在城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高僧妙应禅师为其开山祖师。据载,妙应祖师在此开山肇筑二石室习禅,驯服二虎,故名伏虎岩。宋绍圣年间,住持道静扩建为寺,初名"石室岩精舍",后改名为"妙应寺",后寺院兴废不一,元明两代更是两经火毁。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陈经邦按旧址重建。并在寺后建造北极玄天上帝殿,以取水制火(北方属水),从而开了此山佛、仙同居之先河。后又陆续增建大士殿、祖师殿、八仙阁、山门和香积寮等。
旅行攻略:可乘坐1、303或其他公交车北磨下车,再步行至石室岩寺;也可地图导航“石室岩寺”自驾前往。
龙华寺
龙华寺
龙华寺双塔
龙华寺亦称万寿禅寺,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龙华双塔名闻全国。该塔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依然巍然亘立,风雨不动,诠释着历经近千年的沧桑与厚重。
旅行攻略:暂无直达公交车;可地图导航“仙游龙华寺”自驾前往。
国欢寺
国欢寺全景
涵江国欢寺
国欢寺位于涵江区国欢镇塘西村,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由闽中名僧妙应禅师与其同一代名僧本寂禅师献住宅而为寺院的。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下院,后逐渐扩建为寺的。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闽王王审知把其改名为"国欢寺",一直延续至今。
旅行攻略:市区3路公交车可直达,也可地图导航“国欢寺”自驾前往。
东山报恩寺
东山报恩寺全景
东山晚霞
东山报恩寺位于莆田市东岩山山腰,始建于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僧舍、爬山廊等,规模宏大。
旅行攻略:交通便利,市区3、52、58路等公交车可到达附近,也可地图导航“东山报恩寺”自驾前往。
苦竹寺
苦竹寺
苦竹寺全景
苦竹寺是莆田著名的千年古刹之一,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苦竹山脉中段,南面与九华山相邻,东与紫霄寺相望,距莆田市区十三公里,海拔498米。
旅行攻略:暂无直达公交车,可地图导航“苦竹寺”自驾前往。
到这就结束了吗?
还有哦
仙游县仙门寺
北岸开发区西龙寺
度尾镇仙云寺
东峤镇白云寺
仙游县菜溪寺
新闻多一点
佛国名传久
——佛教在莆田的早期发展与传播
◆杨美煊
“经传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这是唐代诗僧灵澈的诗句。第一句咏述佛教传到中国时,天竺之嗫摩腾、竺法兰二梵僧,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东汉明帝创建洛阳白马寺,为中国汉地历史上第一座佛寺;第二句指三国时东吴赤乌四年(241年)北方僧人到江南传教,吴主为之建造南方第一座佛刹——建初寺。
佛教传来福建的年代,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寺观》说:“自吴孙权始建建初寺于江东,而后寺院始蔓延于各郡,以及于闽。”晋太康三年(282)福建分建安郡立晋安郡,太守严高是一个佛教信徒,在治所侯官(今福州)创建绍因寺,为全省第一座佛寺。不久,严高又在郡中续建三寺,其中包括至今尚存的南安九日山下延福寺。梁天监元年(502)析晋安地置南安郡,莆田从侯官县划归南安郡直辖。
历代史书文献相沿记载,佛教传来莆田地域是南朝梁陈之际,陈永定二年(558)建立莆田第一座佛寺,取名金仙院(今广化寺)。这一条记载的最早和最权威的文献,也是最可信的文字记载, 是唐监察御史黄滔所撰福建八篇碑文之一《莆山灵岩寺碑铭》:“昔梁陈间,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丈余其状,见于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之大。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院,即陈永定二年庚申也。”黄滔当时这段记载,绝非没有根据的杜撰,至少是以山门僧人传说为依据。但是,佛教传到莆田,与莆田建立第一座佛寺,二者之间必然距离相当的一段岁月。梁普通年间(520-526)梵僧拘那罗陀从海道来泉州,住南安延福寺译经二年,聚徒传法,相传他曾分遣徒众到郡中各地传教和劝化造寺。据此推究,莆田佛教之滥觞,与南安延福寺有较大的法缘关系。
莆田古名莆口,这个地名亦于公元六世纪中叶才出现于文献。魏晋以至南北朝初期,莆口还是未经开发的穷乡僻壤。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除了依靠历代帝王的提倡和维护,上层人物和知识分子的信仰及其大力支持,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条件。佛教传来莆田直至立足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例证。莆田第一座佛寺建立前的二百多年里,前有同县的侯官绍因寺,后有相距更近的郡中南安延福寺,其间必有僧人(甚至多次)来莆弘扬佛法。但因此时佛教尚未完全中国化,其在南方是崇尚佛理,在北方则崇重僧德,当时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莆口土著先民,对于传教僧人宣讲的高深佛理,必然似懂非懂,难以接受,中原人民自“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唐林谞《闽中记》),所谓“衣冠”就是指高级士族和中上层知识分子;之后又经南朝多次大小战乱,直至梁陈之时,莆田才有一定数量来自中原的客籍文人,接受佛理和建立寺宇的因缘亦方俱足。于是由“邑儒荥阳郑生”(其名难考)接受僧人劝化,献出其南湖山水宝地家宅为佛寺,写下莆田佛教历史第一页,合乎中国佛教流行发展特征。但是,以黄滔《《碑铭》》记载的陈代莆田建寺缘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设想:金仙院的开山祖师,很可能是来自当时寺名颇著的南安延福寺僧人,他已经在莆田或寄宿郑生家中传法多时,发展以郑生为首领的莆田第一代在家信徒,这些信徒们必有建立本地佛寺以奉事三宝的共同心愿。这般推理果能合乎历史真实的话,郑生当年秋夕之梦,有三种可能:其一、似梦实非梦,因其尚佛思想至深,在自家堂上修持用功时,恍惚间出现“意识流”梦幻意境;其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三、佛教历来反对把佛说得神乎其神,郑生此梦类似东汉明帝梦见“金人”,遣使往天竺国求取佛法的故事,纵然不是真梦,其动机也是为了“引人入信”,使佛教在本地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福建佛教志》调查资料说明,南朝亡时,莆田所建佛寺除了金仙院,尚有法海堂和宝合庵等;且此时莆田已有女性出家修行。入隋以后莆仙城乡佛教全面开始初兴,当时多称庵、称堂、称院等。称寺须经地方或中央政府批准,仙游龙华寺即隋大业年间创建。 前述黄滔 碑铭 记载:隋开皇九年,金仙院升为寺焉,寺宇不断扩建,住众增至一千多人。唐代莆田佛教有了长足发展,大小寺院散播于城乡各地。金仙寺之前则增建几座大寺,如敬善、玉涧、华严寺等等。此时金仙寺乃属律宗,唐景云二年(711)睿宗邀请寺僧志彦入宫讲四分律,皇帝大为嘉奖,赐志彦号为聪明律师。志彦奏曰:“隋时有僧无际持念《妙法莲华经》,石头感应而涌白泉,无际走后,泉水则变清。”皇帝听闻大喜,立即下旨赐额,改金仙寺名为“灵岩寺”,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匾。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莆田历史上一位生前人称菩萨僧,寂后一千多年来肉身不灭的无了禅师下世。他18岁在灵岩寺受具足戒,后来成为龟洋开山祖师,无了受具后不久,得马祖道一禅师心传大法,作为六祖慧能三传弟子回来后又住灵岩寺,立志在深山中建造一座禅院。于是,他多年走遍周围众山,寻找如意建寺圣地。终于,在今龟洋山上遇见一只六眸巨龟引道,方遂所愿。历经数十载艰苦开山创业,唐长庆二年(822)小庵建成,经报地方政府批准,立名“龟洋庵”。发展至今,已有将近1200年寺史的“龟山福清禅寺”,是莆田历史上第二座大寺院,且据唐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为证,也是莆田历史上第一座在唐代就标名为“禅院”的大寺院。仙游会元寺、九座寺、龙纪寺等,都是唐代创建的。实际上,莆田早期佛教大寺院何止上述诸多,但是有的大寺院历经种种法难,后来未能恢复。
莆田历史上第三座大寺就是囊山慈寿寺,开山祖师乃是史书多称为“异僧”的妙应禅师。他出家之初乃匿居在石室岩洞穴之中清修多年,后来开山创建古囊名刹。他与良价共创曹洞宗的本寂禅师,乃俗家兄弟,人称兄弟二禅师,兄弟同出家后,舍宅为寺,将家宅建成即今之“国欢寺”。唐后五代十国及至宋、元期间,莆仙佛教大小寺院发展颇多,史书故谓“地有佛国”之称。但是,莆仙现有一千多座大小寺宇,绝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创建的。
(本文作者系莆仙戏著名剧作家,中国佛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
莆田拥有众多名刹古寺
由于篇幅关系
小编就先介绍到这里啦
欢迎小伙伴们继续留言补充哦~
图片:湄洲日报社记者 蔡昊、林罗晓
长
按
关
注
责任编辑:许晓玲 值班主任:陈 霖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