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浙江第一塔地宫出土的珍稀佛教文物

发布时间:2019-07-22 10:22:01作者:心经结缘网

万佛塔原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中有万佛塔形制的描述:“该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八角形,初建为九层,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体内设扶梯,曲折而上,凭栏远眺,双溪似带,群山如屏。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长不径尺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

由于建造时间早,塔身层次多,规模高大,雕饰华丽,誉满东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抗日战争时期,因其据高远之地,登塔可览全城,为防日寇窥探与侵占,古塔被迫拆除。从残存佛砖上的记载来看,密印寺与万佛塔是民间捐助而建造的。

尽管万佛塔被拆除已逾半个多世纪,然而老金华人提起万佛塔言语中总是不尽的怀念,而今只能在已成文物的老地图上领略古塔风采。“大多老金华都为拆毁万佛塔而感到惋惜。因为万佛塔是历史的象征,是欣欣向荣的象征,是金华的象征。”2014年,当地政府启动了复建古塔计划。

吴越国鎏金铜阿育王塔

浙江第一塔地宫出土的珍稀佛教文物

逾百件地宫出土文物散落多地已六十载

浙江第一塔地宫出土的珍稀佛教文物

万佛塔倒而不灭,除了古塔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还在于60年前偶见于古塔地宫出土的百余件珍贵佛教文物,曲折的文物出土和流转经历,更增添了万佛塔的传奇色彩。

1956年,当时的金华驻军在原万佛塔遗址上选址建造办公楼时,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塔基下面的地宫,1957年1月开始考古发掘,发掘出一批珍贵的唐宋时期佛教文物。

青瓷佛像楼阁人物堆塑罐

据悉,万佛塔共出土文物183件,计有铜铸雕佛像、铜铸金涂塔、铜镜铜钱币、石雕像佛像、石雕经幢,石座、刻经大石板等,是金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为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现在这些文物分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

宋青白瓷佛坐像

集中展出87件万佛塔精品文物

今年适逢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由浙江省文物局、金华市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承办的“越地佛韵——金华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暨两浙佛教文化艺术特展”日前开幕,展览分为佛事初兴、万佛神韵、佛国吴越、佛影流觞四个部分。展览以万佛塔出土文物为主,通过文物和图片、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吴越之地“东南佛国”的深厚佛教文化底蕴。

其中,“佛事初兴”部分讲述了从三国佛教最初在越地流行,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渐融入华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五代时期盛极一时,以及元代之后佛教不断世俗化、宗教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鲜活的浙江地区佛教历史文化史。

明铜绿度母坐像

在“万佛神韵”部分,则集中展出了87件万佛塔精品文物,充分反映了万佛塔出土文物在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化上的极其重要地位。

唐插图本《佛说阿弥陀经》写本

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进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183件文物中,除了万佛塔出土文物外,其他文物来自省内24家文博单位。他们将不少展厅内的精品、镇馆之宝都借调至金华,如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万佛塔出土南朝大势至菩萨像、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银阿育王塔、存世唯一图文兼备的《佛说阿弥陀经》写本。浙江省考古所藏长兴云峰宋墓出土青白瓷佛坐像、浙江桐庐博物馆藏江南地区年代最早的舍利石函、首次展出的浙江桐乡博物馆藏明清水陆画等。

五代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

“水月观音”时隔60年后终于“回家”

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从国家博物馆复制的国家一级文物——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这个俗称“水月观音”的国宝(复制品),时隔60年后终于“回家”。

1957年1月1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佛塔地宫中发掘出土文物183件,轰动全国。由于当时金华不具备保存文物的条件,所有出土文物由浙江省博物馆保管。1959年,“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作为其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国家博物馆。

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启动,金华市文物局全程参与了宝塔的方案设计过程,看着塔顶金光闪耀,水月观音能否回乡,还金华百姓一个心愿,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6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金华市文物局正式启动了水月观音复制计划。

经过数个月的沟通与努力,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博物馆为金华市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观音造像用于展览。今年3月23日,这尊唯一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复制品带着国家文物局核发的“身份证”抵达金华,正式在“越地佛韵”展览中露面。展览结束后,“水月观音”将在金华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地宫复原场景中长期展出,填补万佛塔展区的陈列空白。

吴越国铜地藏菩萨坐像

见证浙地佛教发展史

长江下游地区三国吴、西晋墓葬及窑址中,出土了众多贴饰佛像的器物,表明佛教较早在中国东南流行。东晋、南朝江南佛教昌盛,帝王开窟造像,高士舍宅为寺,金铜造像显现无量寿佛崇拜。

隋唐佛教融入华夏传统文化,金铜造像、写经插图,多见千佛、七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形象。

五代吴越国时期,东南佛教盛极一时,钱氏诸王笃信三宝,末王钱俶毕生崇佛,造八万四千阿育王塔、藏八万四千《宝箧印陀罗尼》刻经,愿佛法永驻,期国泰民安。杭州雷峰塔、金华万佛塔、东阳中兴寺塔、苏州瑞光寺塔、湖州飞英塔、龙游湖镇塔、海宁智标塔、上海兴圣教寺塔等出土了众多金铜造像、阿育王塔、经卷等礼佛精品。

吴越国乙丑岁铁阿育王塔

宋代佛教进一步世俗化,出土的写本、刻本佛经、砖雕、泥塑造像,体现了这一时代风气。温州白象塔、千佛塔出土的塑像,瑞安慧光塔、丽水碧湖塔出土的佛教器物,都体现了佛教世俗化这一特点。

吴越国铜大势至菩萨立像

明代佛塔出土的造像,不仅有汉传佛教造像,还有藏传佛教绿度母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