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不约而同地对佛教的教理构成了革命性的诠释......都是整体性的‘一念之差’,在禅宗是‘悟’,在净土是‘念’”。于是简洁、易行成为禅和净土共通的特征,只不过禅宗走的是内在、个体、当世成佛的道路,而净土宗走的是外在、群体、来世成佛的道路。正如净土宗的实际开创者昙鸾,与禅宗的实际开创者四祖道信,前后相续,同奉大乘般若学,一倡念佛三昧,一倡一行三昧,实为同源异流。更为主要的是净土宗简洁统一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正好填补了禅宗自达摩传“自心是佛”、不立文字的顿悟禅旨的空白,成为禅宗那无可言传、无法印证的悟境的最佳载体,由此化解了禅宗与生俱来的矛盾。以此出发,楚山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公案禅及其“禅净合一”思想具有应时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念佛禅和净土宗念佛的差异
虽然都是通过念佛来达到各自终极关怀,但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禅和净土宗念佛不论在方式上还是最终目的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念佛方式上,净土宗的念佛在方式上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将念佛视为到达其终极关怀的根本方法。其行者以念佛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援,内外相应。而净土的实践修行法门即是念佛,特别是称名念佛。称名念佛又称散心念佛,观想、实相二种合称定心念佛或观察念佛。起初传入中国的“念佛”是忠于印度佛学的、从属于禅定的“意念”;经昙鸾的重新诠释,才从传统的禅定中独立出来。昙鸾在《往生论注》中认为唯有往生(对立于此土的)净土,方为易行道;唯有专念弥陀一佛,方能疾得不退。正如顾伟康先生所说“昙鸾的易行道,一是把净土与此土划分清楚,对立起来;二是专宏弥陀他力本愿。这两点正是净土宗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所在。”然而净土由怀感对“念佛”之“念”的突破而最终将观想念佛发展到称名念佛,从而使净土以此为特点成宗;发展到善导时,其净土教义已为五浊凡夫,凭借佛的愿力往生,即凭借佛陀本愿的他力,虽是见、思惑未断的凡夫,也得和地上菩萨同入真实无漏的报土。因此,一般又将其称之为他力念佛法门。净土三祖法照制定五会念佛的仪则:合五音之曲调,以教唱佛名,以警策自、他之信心,而成就三昧。五会念佛,第一会平声缓念,第二会平上声缓念,第三会非急非缓,第四会渐急念,均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第五会即转急念,只唱阿弥陀佛四宇。又《略法事仪赞》中载:“第一会时平声入,第二极妙演法音,第三盘旋如奏乐,第四要期用力吟,第五高声唯速念。”由此可知:最初第一会平声缓念,引声唱六字名号,次第而高声急念。至第五会,更加高声,唯速念阿弥陀佛四字。分五会之用意,乃据《无量寿经》卷上“清风时发出五种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之文。《略法事仪赞》中云:“修此法者,即于此生能离五浊烦恼,除五苦,断五盖,截五趣,净五眼,具五根,成五力,得菩提,具五解脱,能速成就五分法身。”尤其到当净土宗把经论所说观想念佛变成口称念佛时,再进一步创出临终念佛后,净土宗对广大的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吸引力更是前所未有。
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公案禅吸收了净土念佛的以上特点,同时更与本宗宗旨结合。禅宗认为人的本性原来清净,具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只因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覆盖,不能自悟。假如得到善知识的指示,念念起般若观照,一旦妄念具灭,内外明澈,即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以此宗旨为前提,在我们看绍琦的念佛公案禅只是禅宗为达到其终极关怀的辅助方式之一。念佛禅只是借念佛为方便,目的在于参悟念佛的主体是谁。明代袾宏在其《皇明名僧辑略》中提到绍琦禅师《示秀峰居士》:“夫念佛者,当知佛即是心。未审心是何物,须要看这一念佛心,从何处念起?复又要看这看的人毕竟是谁?”在《示月庭居士》中也有提到:“所谓梵语‘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心即本来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驰求。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又见“......教令注想观心,要信‘自心是佛’,则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无间。忽尔,念到心思路绝处,当下根尘颖脱,当体空寂,始知‘无念无心,无心无念’。”此外,在绍琦禅师《示锦江周觉实善士》和《示锦城胡觉纲居士》的诗中皆有体现:“万法尽从心上起,一毫泯息绝纤埃。果能识得根源处,火里莲花遍界开。”“舍妄归真扣己寻,万缘休歇见真心。只将一念万年去,不可因循过寸阴。”
由此可见,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禅和净土的念佛法门在念佛的方式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其原因是由于两宗在自心欲客境得关系上是有区别的。净土宗的念佛要心境对峙,即“‘能’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是二非一,这叫‘能所宛然’。主观的心与客观的佛是相对立的二物,不能混淆,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心中念佛、佛现心中。”而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禅已经把心境一元化到极点,将把念佛也只是做为参悟出“即心即佛”的方便,以参念佛的主体为实践修行的方式。
其次,绍琦禅师所提倡的念佛禅与净土宗在念佛的最终目的上也有差异。净土宗通过将行者念佛行业的内因和弥陀的愿力外援相结合,往生极乐国土,而极乐国土也只是其修行的中转站。净土宗所宣扬的佛国净土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处。相比之下,禅宗念佛的最终净土则不同于净土宗所说。《维摩诘经》中提到:“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因此僧肇为其做注说:“净土盖是心之影响耳。”楚山绍琦在《皇明名僧辑略》的《示秀峰居士》中提到:“......掀翻窠臼,然后证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同佛受用。”又在《示月庭居士》中提到:“......只这不可得处。即识心达本之要门,乃超生脱死之捷径。”可见念佛禅的最终目的是证得解脱三昧境,自成佛道,认为净土自在其心。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