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达赖喇嘛历代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布达拉”,或译“普陀珞珈”,都是梵语“Potalaka”的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因为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建成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自此,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但凡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红宫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成。
布达拉宫宫宇叠砌,迂回曲折,依山垒砌,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它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出名家之手的壁画。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第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据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中的法王殿供奉着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金碧辉煌。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还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房屋数千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高超技艺。
布达拉宫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壁画和雕塑大都绚丽多彩,题材主要有高原风景、历史传说、佛教故事和布达拉宫建造场面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自1959年,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离开西藏,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独特的布达拉宫是神圣的。因为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徽。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