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专访学诚会长:忆福建生活 畅聊中国佛教未来

发布时间:2019-07-22 10:33:30作者:心经结缘网

专访学诚会长:忆福建生活 畅聊中国佛教未来

专访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

核心提示:日前,特约记者郭晨在福建莆田市南少林寺专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回忆了自己的福建生涯,作为中国佛教的掌舵者,他畅谈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以下为访谈实录全文:

专访学诚会长:忆福建生活 畅聊中国佛教未来

记者:师父,会长,很感谢您给我们这次机会采访。因为您也是很关心我们福建。尤其是我们像莆田,这次来到南少林来进行开光。您很关心我们这边寺院的一些建设。

学诚会长:福建是我出生的地方,尤其是莆田的南山广化寺。1982年,我就在这里出家了。所以福建的土地,养育了我,成长了我。我虽然1984年以后到中国佛学院去上学。但是我每一年放假的时候都回到福建来。

记者:这是您的家乡。

学诚会长:尤其是在广化寺,广化寺的历史非常悠久,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一句话,叫做 未出兴化,先有广化 。所以,广化寺不仅仅是莆田佛教的源头,也是莆田文化的源头。那么在南北朝的时候,郑露三兄弟,他把自己的地捐出来建庙,所以莆田的文化也非常地渊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那么旅居印尼的侨僧,圆禅法师、定海法师,也就是我的师父、师公们,他们拿了150万人民币,修了莆田广化寺。在79年那个时候,是福建省的第一笔汇款,150万是相当可观的。

记者:那相当于巨款。

学诚会长:所以在1984年的时候,莆田广化寺就开光了。我们省内,甚至外省很多庙都没有开始修。但广化寺已经就开光落成。同时,1983年在庙里面办了福建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在全国来讲是省级佛学院最早的一个佛学院。那么有幸我也是这个佛学院第一级,第一届的学生。所以广化寺、莆田、福建对我来说有很深的感情。

记者:所以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们在外面看到很多经书,都会看到是莆田广化寺。

学诚会长:那么广化寺除了办佛学院以外,也非常注重翻印的佛经。佛经也就是1979年开始翻印的。刚刚开始是刻蜡版,然后是线装,然后就是油印、打字。然后再以后就是铅印,到现在就是我们的电脑。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过程。

广化寺所印刷的这些佛经的话,都在教内流通。佛教的寺庙、佛教协会、居士林、广大信众、出家的法师在使用。那么现在我们的书店上面,也有一些佛教的一些书籍。那么书店里的一些书籍,它是有我们出版的书号。那我们流通处印的这些佛经,都是我们内部的资料。作为内部自己使用,所以它这里头就更加偏重于信仰的部分。所以好多佛教徒、出家的法师,他要买佛教的书籍。他有时候往往就会到我们流通处来采购。

因为社会上面和书店里买的跟这里佛教流通处买的话。有些内容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着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的佛经流通的发行,对我们福建的佛教乃至中国佛教的恢复、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信仰的建设,也是做了很大的功德。这里头当时主要一个圆拙老和尚,他是弘一大师、定光大师的弟子。一辈子提倡印佛经,这个老法师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生前也是当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咨议委员会书记。所以也是德高望重的高僧。

记者:您觉得通过这样印经书也好,通过这样弘法的形式。有没有把真正佛教的信仰,真正佛教的这种本质让人们能够去理解。您觉得这种佛教内在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学诚会长:佛教实际上面它是一种启发人的、觉悟的一种力量。那么觉悟的话,它是有层次的。一种层次就是说自己觉悟,自己觉悟就是自己明白。做人做事想明白,事情也说得明白,也做得明白。然后第二个层次就是觉悟以后,怎么来帮助别人觉悟。让更多的人也能够觉悟,让更多的人也能够做一个明白的人。做事情能够比较有条理,整个人生也能够比较成功。

家庭比较和睦,社会比较和谐。那第三个层次,就是说自己、别人、大家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得到这个佛法的力量。所以它这个就是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那么第一个层次自己觉悟,用佛教的话来讲只是一个小乘。自己以后、别人都觉悟了,那整个都是一个菩萨的行为。如果说这个觉悟圆满,一点都不差了。大彻大悟了,那就是佛。佛就犹如我们十五晚上的月亮一样,那么它是最圆满。菩萨还是有所欠缺,就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学佛先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菩萨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菩萨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关心的是什么事。我们学佛法的人,就像菩萨一样,去思考,然后去实践。所以,这个佛法的信仰,它能够让人觉悟。让人能够内心获得力量,获得清明。这样的话,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容易迷惑,更不会迷失。

记者:那我们佛教中讲贪嗔痴慢疑,就是说。他会能听得明白吗?他会做得明白吗?就是有的时候人很难听劝,很难听别人跟他讲好话。

学诚会长:贪嗔痴,用佛教的话来讲。是三个主要的烦恼,这每个人都有。贪就是贪婪,嗔就是嗔恚。痴就是愚痴、愚昧。贪婪,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贪心、执着。因为贪不到的话,就容易发生嗔怒。嗔骂、争执引发很多的纷争、斗争、战争。那么这些,都是人的贪婪之心的扩大,然后引发这样的事情。那么贪婪之心也好,嗔恚之心也好,它关键的就是人没有是非,人愚痴。那么愚痴,痴字,外头是一个病,里头是一个知字。就是我们人的知识是有病的,知识生病了。所以我们过去讲,知识就是讲力量。如果说不好的知识,恶的知识,它就会产生、引发恶的力量。

所以我们佛教要讲的是开智慧,就是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智慧缺乏,人的知识出了问题。人内心当中的话,贪婪之心、嗔恚之心、愚痴之心。这种烈火非常的猛烈。这样的话,不仅会对自己有损害,也会损害非常多的人。那么佛教,持戒也好、修定也好、开发智慧也好,其目的,就是要将来降服自己的贪嗔痴,战胜烦恼。然后用办法来引导、友情其他的人。也能够慢慢降服贪嗔痴。让这种烦恼的烈焰熄灭了,降低了。那么我们人的思想就清醒了,人的智慧就开发了。那么人所拥有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和人间幸福的一种善的力量,正的能量。

记者:那您觉得在这个新的历史格局当中。佛教新的定位,是在哪里有一个高难度呢?

学诚会长:我觉得,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是一个线上线下高度谐和的一个社会。那么国内和国际密切相关。这样的话我们佛教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全球的各种宗教、各种文化、各种思潮。来自各种的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挑战。那么今后也只有在全球的范围内,来思考中国佛教的根本出路。才能够找准我们自己的位置。那么也就是说,全球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这全球化的面前,佛教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非常重要。全球化非常容易消解区域文化、民俗文化,容易就是这种同质化。

记者:同质化。

学诚会长:那么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们如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地方。又能够保持我们自己佛教的文化,或者是我们地方特色、我们自己的文化。又能够善于去学习和吸收外来的文化。从而让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自己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佛教文化。它的内容能够更加的丰富。能够让更多的人,包括我们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国内的人、国外的人。

大家都能够喜欢接受佛教的传播、佛教的弘扬,很多都需要渐渐地调适。也就是说面对未来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之下,佛教如何来诠释,能够让异质文化的人,容易接受。让他们能够欢迎,他们能够喜欢。那么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那如果我们没有积极主动去思考,去传播,那么国外的这些朋友,尤其是接受这种西方文化影响的这些西方的民众,他们就不容易、很难听到、接触到我们传统的佛法的声音,佛教的价值和能量。

西方的文化,他们所注重和强调的是二元的对立,我们儒家、道家的文化,都是谈天人合一,我们佛教也谈,中国佛教谈依报和正报是不二的。依报正报不二,就是人跟环境是不二的。那么这个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那么天人合一的思想跟二元对立,是不一样的。西方它是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所以说,引发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那我们这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报正报不二的思想,这个是人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实际上近三百年来,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人和自然对立的思想、主客论对立的思想的引导、加上科技飞速的发展,以及网络化、全球化的蔓延和这种力量的扩大,就造成这种全球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能源供应的危机,气候的变暖等等。

诸多过去没有发生过的问题,或者过去比较小的问题,现在都不断在加剧。然后这个也就是说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效应。那么要解决我们这个全球性的一些问题,和全球性的一些危机。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天人不二的这种思想。我觉得能够对治二元对立的这种思维模式。

记者:习主席在对两岸关系中,说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在您的思考当中,您觉得两岸未来的佛教交流,应该怎样去开展?

学诚会长:实际上台湾的佛教,都从大陆传过去的。尤其是我们福建一带、闽南一带传过去的。它跟随当时郑成功去台湾的时候,传过去的。那么台湾的佛教来源于大陆,台湾佛教这些出家的法师。他们的前一辈、也就是他们的师父也都是大陆过去的。那么现在,他们慢慢的也就老了、也就去世了。比如说星云大师,年龄快到90岁了。有些老和尚,岁数也很大。

我觉得,现在我们两岸发展的势头,也是非常好。每一年,台湾有那么多的民众来到大陆。大陆也有好多人去台湾。所以我们,无论从经济文化乃至佛教。或民间信仰的交流,也是不断在扩大。那么明天的话,台湾成立了一个叫做中华人间佛教联合会。明天要有几十个人要到北京来,对我们中国佛教协会换届以后,我们新的一届佛教会领导班子,要来给我们祝贺,他们这些都是台湾中青年法师。

记者:中华人间佛教联合会。

学诚会长:对,刚刚成立的一个佛教组织。这个也就是反映了我们台湾中青年的法师。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和发展同大陆佛教界各方面的联谊、沟通、交流、合作的共同意愿。我们大陆这边各个省,包括我们福建省,每一年都有办闽台佛教论坛。中国佛教协会今年10月也召开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那个时候,我们都会邀请台湾佛教各个主要的机构,来参加我们第四届佛教论坛大会。在去年,我们在法门寺召开第27届世佛联大会,也邀请了台湾的法师来参加。也就是说,这两岸只要有佛教的盛事,我们都是在一起的,共同来参加这样的盛会。所以两岸的佛教界,已经是不分家了,是一家。

记者:我今天想问问您,您现在是不是觉得责任更大了,然后整个我们中国佛教协会未来发展布局,是怎么样呢?

学诚会长:那么中国佛教走到现在已经有2000年。那么中国佛教协会到今年的话,也有62年的历史。那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对传统文化、对佛教越来越重视。那么民众对佛教的需求的面也越来越扩大。那么我自己,在未来的5年当中,怎么样能够尽职尽责。来为佛教考虑,为佛教努力。然后来做好自己这一届本职的工作。在我闭幕的讲话里面也是有谈到。我就觉得在不同的时期,应该要有不同的使命,应该要有担当的精神,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那么人只有认清楚自己在不同的阶段,自己的使命、责任是什么。

比如说,现在大家到庙里面来烧香、磕头、礼拜的人非常多。这些都是佛教的一个信仰形式,表层的一个信仰。那么何从表层的信仰,到我们佛教一个本质上面的信仰。本质上面信仰也就是说,怎么样子从对佛拜一拜的信仰,到能够明白佛教的智慧、慈悲,或者中道、圆融的这些思想。这些思想如果说能够让更多社会民众所接受,人的信仰层次,就会从感性走向理性,所以这种信仰层次的提升,也就非常重要。

其次,就是说我们佛教人才的培养。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佛教人才培养的力度还是不够。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大佛教培养人才的力度。尤其是中国佛教要走出国门,怎么样让我们的人才,不仅懂佛教要能够懂外语,还要能够懂不同语境的文化,以及它的文化背景。这样的话,我们对佛教的交流、沟通和弘扬。才能够真正达到一个目的,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佛教如何能够让,社会上面更多的民众所接受,所欢迎,还要处理好,我们跟社会上面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些寺院的话,商业化缺陷比较严重。比如说,有一些庙里面门票卖得很高。媒体也非常的关注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佛教界,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引导。让大家对宗教的一种信仰,对佛教的信仰,真正能够回到一个平常心。回到一个让信仰,真正能够成为自己公民个人信仰的私事,变成家常便饭一样。

我们人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但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说,我们人物质方面的需求,今天你要吃什么饭,你吃面、吃西餐、吃中餐。吃面包,吃馒头,你穿什么衣服,都是你个人的选择。实际上面人的精神生活、宗教信仰,也是自己个人的选择。但是我们社会上面,应该要有非常丰富的信仰内容。这种精神的一些产品,让更多的民众他们能够选择的余地,更加宽。

也就是说,我们庙里面,有各种特色的寺庙,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一些功能。比如说我们过去有八大宗派: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唯识宗等八大宗派。各个宗派的文化,也都是能够复兴,传统文化也能够复兴。同时,佛教也能够融入到民间去。佛教也能够走向亚洲,走向世界。那我觉得,我们中国佛教、中国传统文化依然都肩负有时代的责任。

记者:好,谢谢会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