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在物质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在精神领域的丰富和提升方面,还比较乏力、滞后和被动。
2018年3月7日,华北宾馆,全国政协委员学诚。新京报记者 陶冉
去年11月,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看来,对“商业化”问题正确处理与否,关系着佛教发展的前途和根本。
虽然并不排斥合法合规的经营活动,但原则上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主张让商业退出寺门,以便宗教更好地发挥净化人心、导善社会的本位作用。
“佛系”逃避不是办法,人生责任必须承担
剥洋葱:去年以来,“佛系”成了网络上的流行词,一些“佛系青年”开始“佛系上班”、“佛系恋爱”。您认为出现“佛系”的原因是什么?怎么看待年轻人的这种态度?
学诚法师:现代社会在物质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在精神领域的丰富和提升方面,还比较乏力、滞后和被动。特别是在这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商品极大丰富、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社会新知层出不穷,但作为年轻人来说,无论是经济能力、专业经验、知识储备,还是生活阅历、心理素质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驾驭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高远的人生志向,就会因为面对现实的无知、无措而产生出无聊和无奈。所谓“佛系”的随缘,其实并不是佛法中对缘起的清晰洞察和灵活把握,而是时下有些年轻人内心无力感的一种自嘲和排遣。
剥洋葱:有些人担心,在当下高速运转的社会中,年轻人太过“佛系”会丧失掉自己的竞争力。这种担心是否有必要?
学诚法师:面对高速运转的社会,无论是拼命竞争还是被动“佛系”,其实都有后患。竞争有竞争的压力,比如现在各种焦虑症、失眠等精神问题频发,整天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幸福感低下。“佛系”有“佛系”的困窘,因为逃避不是办法,嘴上可以说“怎么都行、随便”,但各种现实问题却必须去面对、人生责任必须去承担。
剥洋葱:您每天会在微博上给很多网友回复问题、解答疑惑。网友们的烦恼来自方方面面,总结起来,困扰大家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学诚法师:网友们提出的问题涉及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折射出现代人内心的种种困惑。如果加以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有些现代人衣食无忧,但内心却经常烦恼重重,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自我认识危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什么;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纠葛、感情困惑等,则反映出有些人在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承受更加复杂多变的考验;职场竞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单身焦虑等映射出有些人对于在社会上如何立足、生存、发展,充满了压力和困惑。这些问题和烦恼在我的微博上常常会看到,我也会从佛法的角度给予网友们应机的开启和点拨,希望为大家化解烦恼、走出迷惑提供一种超越性思路。
学诚法师在微博上解答网友的问题。微博截图
剥洋葱:去年,河北易县奶奶庙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这个庙中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仙,甚至有“学神”和手握方向盘的“车神”。这种对于神仙的需求是否太过功利?如何理解民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学诚法师:俗话说“病急乱投医”,民间出现这种新的“造神运动”,正是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主观投射。对各路新式神仙顶礼膜拜的背后,反映出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对自身命运的难以把握以及急于改变命运的心态。
佛法主张“命自我立”,人的命运不是掌握在神灵手中,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种盲目迷信的现代崛起,也对佛教的正信正行提出了更迫切的时代要求。正信的佛教道场应该既是出家人学习实践真理的地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还是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基地,是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
“我一向主张让商业退出寺门”
剥洋葱:去年11月,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据您了解,佛道商业化的现象在全国是否普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学诚法师:商业化现象的产生是历史和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从历史渊源来看,佛道教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广泛的信众基础,这是其能够被商业资本看好的重要原因。但近现代以来的佛道教人才不足,既难以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也无力发挥净化人心的导向作用,这就给商业资本的趁虚而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方面,在经济逐利思想的驱动下,有些地方大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利用宗教、名胜敛财创收,给商业资本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佛道教自身建设也存在严重不足,其观念、制度、生存发展形态等都明显滞后于时代,无力抗衡商业大潮的冲击,无法应对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冲击,这些都对佛道教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
学诚法师。图片来自网络
剥洋葱:但也有观点认为,佛教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与商业分离,那怎样做到协调发展,同时保持佛教不商业化?
学诚法师:对“商业化”问题正确处理与否,关系着佛教发展的前途和根本。我们常讲“君子忧道不忧贫”,相信“道心之中有衣食”,因此我一向主张让商业退出寺门,以便宗教更好地发挥净化人心、导善社会的本位作用。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合法合规的经营活动,并鼓励有利于佛教文化传播的创意行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但原则上不以盈利为目的。为了更好地把握合法经营与商业化之间的界限,首先需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其次要建立现代寺院管理制度,纯正发心、清净道场,拒绝商业化活动;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佛教融入、服务社会的新方式、新方法,更好地发挥佛教的文化价值、信仰价值,传播有益于社会人心的正能量。
剥洋葱:在禁止佛道教活动场所商业运行方面,佛教协会做了哪些工作?
学诚法师:首先是加强制度保障。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佛教界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关于开展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等,为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制定提供意见建议,并且在全国政协会议等重要场合和舆论阵地上积极发声、建言献策,坚决抵制佛道教商业化的蔓延。
其次,佛教界坚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教风建设、信仰建设、人才建设等,积极探索现代管理制度,推进佛教的现代化转型,以便更好地与社会和时代接轨。另外,佛教界也一直在努力加强对信众正信正行的引导,比如推广“合理放生”、“文明敬香”,维护佛教的清净形象。
用人工智能传达古老精深佛法
剥洋葱:这两年,AI(人工智能)成为热词,几乎无处不在。龙泉寺一直被认为是科技感十足的寺庙,有没有把AI与佛学结合起来的实践?
学诚法师:在龙泉寺开展现代弘法事业方面,人工智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贤二机器僧”,既有虚拟微信公众号,也有实体机器人,能够与用户实时互动,以一种时尚、有趣的方式展现和传达古老而精深的佛法,帮助化解现代人内心的问题。
龙泉寺机器僧“贤二”。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此外,龙泉寺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大藏经校勘工作,将大藏经电子化,做成数据库。为了识别古籍中的生僻汉字,我们开发了一套汉语OCR(文字识别)技术。藏经校勘自古以来就是佛教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个时代,通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产生过去所难以达到的成果。未来,我们还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寺院事务管理、佛教经典翻译、佛教文化传播等领域,相信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剥洋葱:作为履职多年的政协委员,您今年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诚法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对宗教问题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和要求。去年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也为规范和解决佛教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当前,我本人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何按照十九大要求,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对佛教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其中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和财产权等条款如何落地实施的问题受到佛教界普遍关注,期盼相关配套办法早日出台;另外还有贯彻落实12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关注佛教界如何配合党政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在自身大力加强教风建设,坚持宗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自觉抵御商业化冲击。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