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王亚荣长期从事中国佛教研究,他身板硬朗,谈吐儒雅,面对记者的访谈,说话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审美、语言。中国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王亚荣告诉记者,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汉之后,持续近四百年的政治分裂和社会危机,当时社会“成为异域思想和制度得以植入的极有希望的温床”。
1980年,王亚荣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破格录取,就读世界史专业印度史研究方向。毕业后,王亚荣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以研究佛教为主要方向。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实现经世致用,成为他思考的主要问题。
“今天我们口语中的日常词汇就有许多源出佛教文化,例如世界、时间、信仰、平等、现在、天堂、觉悟、法宝、魔、宇宙、塔、唯心、真理、因果、相对、绝对、十字街头、当头棒喝、盲人摸象……”王亚荣坚持佛教外来性中的相对性观点,坚持隋唐佛教“中国化”说和五代分期说。在南北朝,佛教不得不适应南北两种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他认为这种扎根本土的努力,出现了日后佛教南北宗分化的最初雏形,事实上此后的中国佛教发展,大抵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他为此提出两个观点,即佛教从“沙门不敬王者”和“渐悟”的立场上后退,逐渐放弃其独立性和外国色彩。陈寅恪曾指出,拜不拜王者表面上看是僧俗之争,但实质上与渐悟、顿悟之分一样,都是华夷之分。最终的结局是佛教为适应中国文化进行了改变,不但接受了自北魏起设立的僧职机构,而且顿悟说最终发展成中国佛教唯一的正宗。
展开剩余60%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