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论坛精彩首日
发布时间:2019-07-23 09:42:21作者:心经结缘网
《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活动现场佛教在线广州讯(记者 觉明报道) 2018年6月9日,在大佛寺普觉楼,《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主题发言正式开始,东西方的专家和学者带着共同的目标:生死轮回、生死自在、终极关怀、悲心践行,在不同的领域擦出智慧的火花,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死问题,如何在活着的时候研习生与死,进而超越生死,做到生死自在。当日晚上还举行了“禅武医之夜”,由德建法师带领大家练习嵩山内养功法。六月九日上午,围绕“生死轮回”这一主题,各方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践行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美国天普大学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生死学系专任教授慧开法师,从解读“生老病死”的自然机制与奥秘开始,探讨了“死亡”与“新生”的玄机,提出一期生命的落幕——善终,分享了“求往生”是生命永续的具体实践,意味着真正超克死亡。从现代医疗科技的两难困境与“安乐死”迷思,展望了现代医疗护理面对“生命”与“死亡”的未来开展。加利福利亚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Jacqueline Stone,以对死亡时间的反思为切入点,对佛教中的死亡管理为主题,讨论了在中世纪的日本,在净土宗对生的渴望影响下,正念对死亡的理念是如何占据一席之地以及如何塑造出这种对待死亡的文化态度,并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协会理事、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桑吉扎西,从没有谁能够绕过生与死的因缘开始,引入了佛教的生命关怀,生命不独属于人类,甚至生物。从一部有关于西藏丧葬习俗的影片,直观而又深刻的揭示了人的灵魂观直接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体验了佛教的生命关怀。哥伦比亚大学讲师和博士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福布莱特奖学金赞助学者Miriam Chusid,从日本中世界阎魔殿的建筑开始,探索阎魔作为偶像和中央崇拜对象的描写和功能,其与地藏菩萨的关联,引发对来生的重新思考,以及主张阎魔能够在佛陀净土出生,并且作为偶像可以重新塑造作为救世主的形象。亚洲协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约翰H福斯特大学传统亚洲艺术馆长、耶鲁大学出版社编辑和资助者Adriana Proser,带来了一系列东亚关于地狱的艺术。从对十殿阎罗的描述,到对奪衣婆的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多种意象元素,揭示了其与其他亚洲佛教地狱领域中受到的惩罚截然不同背后,独特意象产生的因由是佛教文化、流行文化及当下实践的共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技术顾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从现代医学顶尖的标志性技术器官移植开始,提出“公平”这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古老的道德命题,从一系列道德两难选择问题,揭示了生死权利的抉择,触到了社会灵魂的最深处。器官捐献的过程,一边连着死,一边连着生,从科学、文化、社会、经济、伦理等层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探讨和正视死亡,而对死亡的探讨,正是为了了解生的意义。哥伦比亚大学博士Komei Sakai,从“暴尸野外”主题开始,从日本武器装甲装饰的变化,从装饰中的头骨和墓葬,揭示了武士对死亡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对祭祀活动的编纂。通过对现存的武器和盔甲的研究,单方面介绍武士关于生命、死亡和重生的观点。Jacqueline Stone博士桑吉扎西(全柏音)副秘书长Miriam Chusid博士Adriana Proser博士王海波主任Komei Sakai博士主持人刘翔宇和王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