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首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学净土、学阿弥陀经、追求到极乐世界,问题是你要到极乐世界干什么?
可能有人回答,我们要了生脱死。娑婆世界太苦了,人所不堪其苦,所以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大部分净土的学人基本上是出自这样的心态:娑婆世界太苦了,给人生不安宁,也没有办法解脱。因为为种种的苦恼所折磨,所以他要到一个好的地方去生活、修行。所以大师就严肃地提问,提请我们大家思考:“你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
一般来讲作为净土学人可能不会很深刻地去反思究竟去那里干什么,大家就是觉得那里好就想去。大师就提出这样第一个问题,引导我们去反省究竟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去,也就是提醒我们反思自己学习西方净土的动机、初衷。大师没有讲太多的经文,他只讲了其中的几条。《阿弥陀经》里面讲:每天早晨清旦时,大概是凌晨三点,大家要用衣裓盛满鲜花去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不是仅仅在极乐世界礼拜一下供养一下阿弥陀佛就完了。供养完以后,大家要饭食、经行。大师就诠释说:人们起了一个大早就去供养佛。在娑婆世界,如果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去供养佛之后,回来还可以睡个回笼觉。为什么还要说娑婆世界很苦呢?在净土世界,你一大早就要拿着香花去十方世界,然后回来吃饭,吃饭以后马上要经行、锻炼、绕佛念经,还要时时、处处做打扫卫生的工作,不然娑娑世界怎么可以保持得那样洁净庄严呵!所以大家可是没有睡回笼觉的时间!极乐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鸟儿,那些鸟儿都在念佛、念法、念僧;八大功德水的池子里,也都在传达、宣导无上的法音,那么你还好意思想着要去睡个回笼觉,而不是跟着大家的步伐,精进不息念佛、念法、念僧吗?
我想我们人间佛教研究院的主事妙凡法师,肯定是希望四十多个同学都来参加今天的奖学金活动,当然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今天没有这么多人来现场参加。在我们娑婆世界,有些人喜欢参加一些聚会的活动,集体的活动,但是有些人就不喜欢参加。我这里不是批评那些没有来参加的同学,其实我本人的个性就不喜欢参加大众性的活动,跟大家说老实话,很多超过三个人的活动我都尽量选择避免,因为我觉得很多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呵。有很多人可能不愿意参加一些聚会、一些会议、一些分享的活动,包括一些经典学习及分享的活动。大师于是再度向我们提问说:“那你在极乐世界你怎么办?极乐世界里诸大善人聚在一处,如果你的个性还是不想参加集体性的聚会,你怎么办?你怎么跟诸人结缘呢?你怎么融入到诸大善人中间呢?你想不想还是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休息?还是和诸大善人会聚一处?”
我想大师在讲这几句经文时,显然是在暗示:我们很多人对极乐世界、对西方净土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根本观念的偏差。很可能很多人在学习阿弥陀经、学习净土法门的时候,在发心时是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太受苦了,那么我们到那个地方好好享福,到那个地方没有苦,我就离苦得乐了。但是经过大师的开示,我们幡然领悟到:可能来到那个地方更没有时间休息,早上起来就要到十方世界供养佛,供养佛之后就要经行、锻炼,然后就要参加诸大善人的聚会,那儿连鸟儿都在念佛、念法、念僧,哪有休闲下来的可能。那儿诸大善人不断聚会,讨论、研究世界的佛化问题,你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在房间里搞点小灶,或者是享受一下孤独的快乐。大师这是在生动、形象地晓谕我们:极乐世界其实很辛苦,甚至比娑婆世界还要辛苦!似乎只有能耐得住辛苦、能很精进发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极乐世界里生活,发展,那原来不是一般根性的人怀着自私、侥幸的心理,企图享受悠闲清福的所在!事实上,经文里讲,极乐世界是那些不会从佛陀无上正等觉退转回来的阿鞞跋致菩萨们修行的地方,阿鞞跋致菩萨,就是不退转菩萨;极乐世界还是一生补处菩萨们发展的地方,一生补处菩萨即将成就等正觉,我们在佛教里所知一位最著名的补处菩萨,就是在睹史多天预备“当来下生”的弥勒菩萨!
这里不妨再谈谈不退转菩萨。大家对不退转菩萨的认识不一样,有些人认为是初地的菩萨,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七地以后的菩萨。不退转菩萨是达到什么样的特征才叫不退转菩萨?《小品般若经》经文里讲了好多特征,其中有一段经文里讲,我们一般众生身体里有很多的细菌、微生物,但不退转菩萨的身体里已经没有细菌、没有寄生虫了。身体里没有寄生虫才是不退转菩萨的一个标记而已,他们还有很多很多其他超凡越常的生命体征。《阿弥陀经》里讲:不退转菩萨生于极乐世界。所以看来你想到那个世界享清福的心念,可能是不现实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位阶非常高,而这些高位阶的菩萨一天到晚可能都还在孜孜不倦地精进地工作和修行。
大师也讲了另一句经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他没有积累多少福德善根的话,这样很难生于极乐世界了。大师用了一个譬喻:就好比我们想移民,例如移民到美国去,移民肯定要有条件,最起码你要有钱买飞机票,你要积累买飞机票的金钱。你还要准备很多的条件,以便你落地之后能够生存和发展。既然你要移民,就是说你心目中那个地方比这个地方好。那个地方既然比这个地方好,要去那个地方当然就是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满足对方定出的一定的、相当高的条件、门槛。大师用这个譬喻,精确而清晰地揭明:要到极乐世界就好比从娑婆世界移民到西方净土,极乐移民当然是一定要有条件的,甚至是要有非同一般的条件的。那么那些必要的和非同一般的条件究竟又是些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们可以从经典里读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其数甚多”,还有从经典里读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福德善根,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智慧、福德、慈悲等等所有佛教里讲的那些人生美德,它们是我们长久以来自觉积累的资粮,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改变主客观生活环境的条件,在佛教里它们总的称为福德善根。如果福德善根少一点,就不具备移民的资格。而如果福德善根多一些,充分一些,我们也就为我们的未来生命,创造了更多自主自由的可能性。经过我的转述,可能十分之一大师的讲座魅力已经都转述不出来,不知道大家听的感受如何?你们听懂了吗?
可能我们通常的人都是对佛教的思想、信仰一知半解,甚至即使是一些对佛教有研究的专业学者,他们心目中也总是习惯于把西方净土和我们娑婆世界对立起来,分别得太清楚、也太过度了。我们的人间佛教非常提倡我们在娑婆世界好好地努力修行,而如果人们按照通常的眼光把娑婆世界和人间净土加以尖锐对立的话,他就可能难以省察:其实不管你是在西方净土生活、修行,还是在娑婆世界生活、修行,基本的条件其实是一样的。在西方净土,经文里说得很清楚,一早要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你在娑婆世界不也是一早要开始供养诸佛吗;在西方净土念佛念法念僧,你在娑婆世界不也要念佛念法念僧吗,所以这个佛法的原理,乃是根本相通的。到哪个世界去修行,这个是法门层面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法门,有的人适合到东方去修行,有的人适合到西方去修行,有的人适合留在地球上来工作,这个是法门的层次,法门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佛法基本原理则是本质一贯。那么这个佛法的基本原理是讲什么?佛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讲因果。有什么因,得什么果;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有多大的回报。这个道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不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已。在佛教看来,这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所以西方净土的一系佛法,并没有改变这个规律,而是在一个新的时空中継续检验这一宇宙根本律则。如果我们把它解说成改变了这个规律,那是我们自己的贪心、懒惰、误解使然!
总之,不管是出自传统佛学知识、教育的原因,或者是出自我们人类人性的内在弱点,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虚妄分别的态度看人生,看他人,看世界,看真理,于是人我对立,物我对峙,矛盾交陈,天下纷乱。于是我们作茧自缚,陷于自己设定的虚假而纠结的种种系缚中,不得解脱,不得自由,不得觉悟。将西方净土佛法与娑婆秽土佛法予以对立,而且由于净土思想、信仰在此世流传的悠久历史传统,于是同时又衍申出所谓传统佛教与现代佛教的矛盾、对立,其实这些对立或矛盾不过是人们诸种虚妄分别思想方式的明鲜表现罢了。
因此,星云大师6月25日晩云湖书院的开示中,直接通过对《佛说阿弥陀经》这部表现西方净土思想的古老权威经典的精要而透彻的讲解,正是截断历史的众流,直指当下的人心,要让我们这些有缘聆听的听众,能够领悟佛法无东西、无古今的无上觉悟!在我看来,这就是大师此次开示《阿弥陀经》的甚深智慧和殊胜法眼!(演讲人:程恭让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云湖书院院长记录整理人:陈美美留法硕士研究生、大觉文化培训班学员)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