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7日即将闭幕。期间,名为《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主题展实际正是白塔寺旧城区改造的缩影,按照北京市规划,从2013年开始,白塔寺旧城区已经迈出改造步伐,不过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从前门到大栅栏,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他们独特的四合院、胡同生活方式也悄然逝去。白塔寺旧城区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前门和大栅栏改造后出现的文化缺失?如何完成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瑞克来自苏格兰,这是他第三次带着他的灯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前两次选择前门和大栅栏做展览地单纯展览不同,这一次他看中的正是改建中的白塔寺,因为这里面向金融街又背靠老城区市场广阔,即将于7号结束的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包括27个展览17个设计活动,设计周创意总监意大利独立策展人毕月在解释白塔寺再生计划这个主题时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一些设计师的创意能够留在这里,找到改造白塔寺老城区更好的途径。
白塔寺老城区东起赵登禹路,西至西二环辅路,南到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受壁街规划路,是一个占地34公顷的巨大区域,这里的一切都是环绕着妙应寺白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白塔寺一圈又一圈不断延伸,在各种纵横交错中更多遇到的是“此路不通”的死胡同,人在其中仿佛身陷巨大的迷宫,比故宫还早100多年建成的白塔寺始于元代忽必烈的饬令之下,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白塔寺城区居住的老街坊说起这里都是一脸骄傲。
时间在悄然改变着一切,白塔寺也在被现代文明不断侵蚀,只隔一条马路的金融街时刻都在提醒着白塔寺城区的老去与衰败。
据统计,由上千户居民构成的白塔寺街区,人车混行比例达到86%,采用煤气灶煮饭的比例是百分之百,学校、菜市场、理发店、几十步一遇的公共厕所,这个多年形成的自给自足的世界似乎越来越无法赶上时代的脚步,随着人们的离开它正在慢慢崩塌。
从1990年起在以全市为规模开展的新城市发展规划下,北京开始系统的拆除带有四合院的胡同。从那时起到2003年,超过50万居民被迁出市中心,从前门到大栅栏曾经的老房子不见了,那些独特的传统也消失了,白塔寺老城区的命运是否也将如此,究竟该如何重生。北京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市承办白塔寺改造项目的国有企业,经营部策划经理包鉴达说,白塔寺片区的改造初衷是要符合北京现代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样的定位。
鲁迅先生1924年-1926年的时候在这里的四合院居住,并完成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的编写,也给白塔寺老城区又增添了一份浓浓的文化气息,似乎打造一个新的文化中心也更加水到渠成,然而除此之外引入老字号引入商业氛围会不会最终只是促成了一个南锣鼓巷的出现呢?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