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教心理学》—一部破解心灵奥秘的力著

发布时间:2019-07-23 09:51:31作者:心经结缘网

【编辑推荐】

这是迄今最为系统、全面、最为深入的心灵学说专著,通过佛教对“心”的诠释,教导我们转识成智,实现找心、安心、净心,最终找到生命的价值。这部作品为深入探究人类心灵实相、治愈心理疾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现代心理学与佛法的双重视角,用浅近的文字使佛法智慧通过心理学融入人们的生活,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名人推荐】

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用许多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教导我们转识成智,帮助我们找心、安心、净心,进而找到生命的价值。四川大学陈兵教授的《佛教心理学》,值得阅读。——星云2015年元月于佛光山开山寮

《佛教心理学》—一部破解心灵奥秘的力著

放在我面前的陈兵教授的《佛教心理学》,是迄今中国学者第一部最全面、系统研究佛教心理学的专著。我愿意郑重向读者们推荐,并代表读者感谢陈兵教授十多年来(为佛教学术研究作出的努力)的辛勤劳动。——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博导著名佛学专家)

《佛教心理学》—一部破解心灵奥秘的力著

陈兵先生以一己之力,学贯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对佛法精髓的理解不偏不执,一以贯之,全面而精到,深得赵朴初先生、隆莲法师和黄念祖老居士等老一辈教界宿耆大德之赞叹。这部八十万字的《佛教心理学》巨著,乃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次对佛教心理学所作的全面研究与介绍,终使与三系佛法相匹配的整体佛教心理学体系蔚然成型。作为佛教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杰出成就,这部作品为深入探究人类心灵实相、治愈心理疾患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使得佛法智慧通过心理学而融入生活,有助于众生离苦得乐,获得救赎与解脱。——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

【内容简介】

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最佳教科书,是学佛修行的必要辅导,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精深博大的参照体系,为广大爱好佛学和心理学的读者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方便。

【作者简介】

陈兵,1945年生,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于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心理学等方面研究。
他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辅以真修实证,积数十年之功,将佛学精髓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有机的整合,拨开佛教信仰与修行中的重重迷雾,破斥种种邪见,为佛教发展提出了符契佛陀教法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

主要著作:《佛陀的智慧》《佛教生死学》《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法在世间》等。

【目录节选】

第一节佛教对心的高度重视
一、佛法宗要——心之缘起
二、“一切法中,心为上首”
三、“心理主义”的佛教
第二节佛教心理学源流
一、原始佛教心理学
二、部派佛教心理学
三、印度大乘心理学
四、印度密乘心理学
五、中国佛教心理学
六、朝鲜、日本、越南佛教心理学
七、近现代西方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佛教心理学的特质、价值和影响
一、鲜明的出世间特性
二、解行相应、止观双运的方法
三、定散双究,染净同诠
四、正见为导及心灵哲学的发达
五、佛教心理学的价值和影响

第二章心——多功能多层次的集起(上)
第一节“心”的名义
一、心、意、识
二、“心”的类别及特性
第二节受、想、行、识四蕴
一、受蕴——感受、情绪、情感、心境
二、想蕴——感知觉、想象
三、行蕴——造作、意志、自我意识
四、识蕴——心王
第三节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
一、前五识的分工
二、前五识的特点
三、前五识的染净及相应心所
第四节第六识:意识
一、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的运作状态及种类
三、意识为染净迷悟的关键
第五节第七识:末那识
一、“思量为性相”、作为意根的末那识
二、恒执内自我的染污末那
三、末那识的相应心所
三、末那识的相应心所
四、关于末那识必有的论证
五、末那识为“染净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