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说:佛教人生八苦虽苦、娑婆世界虽难,但能做到十善业也可自渡

发布时间:2019-06-19 00:00:04作者:心经结缘网

佛教中又讲人死后会经历多个世界,如西方的极乐世界便是世人争相前往之地,而十八层地狱却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所在。同时也告诫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还有所谓的娑婆世界,这些虽苦虽难,但能做到十善业也可自渡。下面就先来分别认识一下吧:

佛说:佛教人生八苦虽苦、娑婆世界虽难,但能做到十善业也可自渡

人生八苦

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

一、生苦。谓众生于中阴阶段,由一念贪爱之心,揽父母遗体,于母腹中受胎,内热煎煮,身形渐成,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狭窄压迫,如同牢狱,不得自由。十月出胎,冷热之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轴体,肌肤柔,如被物刺。又人有富、贫,相貌有美、丑、我缺,是为生苦。

二、老苦。人到年老,气血衰败,现衰老相,发白面皱,耳聋眼花,精神恍惚,语言倒,四肢软,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甚或被人轻慢,无可奈何,是为劳苦。

三、病苦。由妄心起动,或寒暑相侵,引起四大不调,百病俱发,恶疾缠身,痛烈难忍,失自由分,是为病苦。

佛说:佛教人生八苦虽苦、娑婆世界虽难,但能做到十善业也可自渡

四、死苦。人临命终,神识溃烂,六根无主,四大坏散,风刀割截,舍报归冥,无处希望,阁罗殿上,战战兢兢,是为死苦。

五、求不得苦。有所愿求,即愿望求取,但得不到满足,求与得中间总有差距,今心悬优,而不得安,是为求不得苦。

六、怨增会苦。冤家会到一起,格外嗔恨烦恼,甚至要骂、要打、要杀,本求远离,反而相集,是为怨憎会苦。

七、爱别离苦。亲人故去了,别离了,不因至亲至爱就不故去,不别离,爱还得别离,是名爱别离苦。

八、五阴炽盛苦。由色受想行识五种虚妄之法,覆盖真性,使心地阴暗,无所明了,而积集生老病死等,是为五阴炽盛苦。

娑婆世界

“娑婆”,梵语音译,意译“堪忍”。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烩之所。

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小世界”,相当于如今时代所指的一个行星系,我们所在为太阳系。

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相当于现代话所指的一个恒星系,我们所在为银河系。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

字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

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称作“安婆世界”。

根据佛教的说法,“娑婆世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或称为十善业道,包括: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古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渡地狱一切恶鬼冤魂要比我们生而为人困难的多,所以不要在未来的日子自怨自怜,更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学会无常,学会放下,学会更随心的过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