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作者:胡羽泰
许多大德大道的老师,不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曾在这世上生活过的人,如释迦摩尼、李老聃、观世音、卢惠能、吕纯阳等,与其说他们是佛仙,不如说他们是修悟得道的大觉悟者。
佛经说,佛者觉也,一要对众生有深厚的感情,二要有为人解除病危的本领,这不就是对练功者的功德要求吗?在这里介绍观音菩萨练功得道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都在公开出版的正宗经典中作了记载,今试译几段就教于高明。
《楞严经》记载了观世音从闻思修顿悟大道的自我体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几句经文,言简意赅,可谓字字珠玑。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观世音在南海边修悟练功,大海波涛声的干扰,成了入静的首要障碍;要入无分别智,就要先克服这个障碍。“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就是说,开初听到大海波涛的声音,既不堵截也不接纳,自自然然,听之任之,这样,入流就亡所了,即亡了自己接纳声音的场所,也即闻觉器官了。
不接纳大海的声音,耳根静极,没有海涛声,也就不再有与声相联的狂涛动相和水平如镜的静相,故经文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样无声无相地练下去,不仅大海波涛,而且人语、鸟啼、狗吠、虫鸣等等都入流亡所,即是说,什么都听到,什么都不住声于耳,并不住相于心。
故经文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眼、耳、鼻、舌、身这些器官即“所”归谁管?归心。古语说,心之官则思,小小一心,包容一切物,自然也包容觉所——思觉之所,即大脑,故心的含义既包容觉所又比觉所更宽。从克服耳的障碍起,进而又克服了眼、鼻、舌、身于色、香、味、触的障碍,这就解决了觉所的问题。
觉所大脑在哪儿?在空间,在空所内。觉所不思,不去分别我在哪儿,还有我不?这就叫无我法。练这法练那法,最根本的要练无我法。然而归空就是大法么?不是。空也不要有,有空就有无空,空无非道,空所也要灭。
故经文说:“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没有空,没有我,还有生灭吗?生与灭都没有了,没有生念与死念,也就寂灭了,与大道合一了,不生不死了。
故经文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十方即上下左右前后表里内外,圆明即圆圆满满,一切具备,不缺不余,也即大梵之光充满宇宙。你与之为一,光明永恒,这就得道了,如滴水入大海而永不干涸了。(李国普)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