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马不停蹄地忙碌,却很少有人关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常有空陪伴在家人的身旁。等到某一天不得不闲下来了,却发现很多人事都已无法挽回。忙处须闲淡处浓,世情疏后道情通,生活中需要学会调整状态,做到张弛有度,才能懂得什么叫浮生须得半日闲。都说禅悟很难,但是对有些人来说,佛理并不高深莫测,完全在于心灵的感悟。读完下面这首禅诗,希望我们都有所启发。
晚起宋代:如璧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开花蝶也来。
如璧,宋代高僧,字德操,号饶节,江西临川人,38岁时出家。他曾挂锡灵隐寺,晚主襄阳天宁寺,道号倚松老人。诗入江西派,陆游称其为近时僧中之冠。这首诗即景抒情,平和冲淡,充满了禅趣,也令人深思。
首句“月落庵前梦未回”,交代时间和地点,月色朦胧,禅院幽静,诗人远离尘嚣,心中无牵无挂,恬淡自适。晚间参禅打坐,默诵佛经,累了困了,往床上一倒就呼呼大睡,一觉睡到自然醒,多么惬意自在的生活。
诗人“梦未回”,可是“松间无限鸟声催”。次句绝对可以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较高下。松间的鸟鸣将高僧从禅床上唤醒,衲子将孟浩然作品中的意境做了诗意的再现,却丝毫不感觉有搬运的痕迹,反而觉得更有新意。一个“催”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状态,也以动衬静,更加渲染出禅院的静谧。
大师终于大梦初醒,打个哈欠,伸个懒腰,又是新的一天。他洗漱完毕,便出了禅院,信步走在竹林小道中。这里的环境他太熟悉了,虽然早已过了百花齐放的季节,但春笋却依然每天在不断地破土而出。诗人大口地吸着清新的空气,林中的鸟儿丝毫早已和诗人相处很熟,刚才搅扰了他的清梦,此刻还在叽叽喳喳地商量着什么。不过诗人没打算责怪它们,也不准备亲近它们,一切都顺其自然,和平相处。
这样想着,诗人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更幽静的竹林深处,忽然看见有几处野花,走近一看,原来是野菜开花,旁边还有几只蝴蝶飞舞。大师不禁感叹,“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开花蝶也来。”这里平时少有人迹,即使自己偶尔到此,也不太注意这里还有野菜生长。
后两句借景抒情,既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表现了禅者随缘任运、恬然自适的意趣,充满了禅意。春天属于野花,也属于蝴蝶,更属于热爱春天的清修晚起之人。人生无常,路途茫茫,游走于天地之间,不要只顾低头赶路,也要爱惜周围的秀丽风景,更要学会从大自然中体会哲理。虽然我们可以不懂禅理,但禅意就包围在自己的周围,禅意就是几只鸟儿闹喳喳,也是一朵尽情绽放的野菜花。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