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就开始学习坐禅,他曾两度到洛阳参访东都圣善寺的法凝禅师,求得八字心要,并发挥为八渐偈。他还从佛光如满禅师处接受斋戒,白居易退居后,在香山寺与禅师结香火社,并自称香山居士。他曾观照自己的前世为诗僧,自嘲地说,“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有一次白居易读了高僧的禅诗,如梦初醒,立刻领悟到安身立命之道。
这位高僧就是鸟窠禅师,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享年99岁。鸟窠大师经常云游四方,也交接了很多朋友。有一次他看见西湖背面的山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盘屈如盖,大师就旁若无人地像一只鸟儿一样栖居在上面,后人便称他为鸟窠禅师。大家看见枝叶摇晃,都为他担心,杭州的几任太守都曾经请禅师下树结庵,却始终无法说动他。
后来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他听人提起鸟窠禅师的怪癖,于是前往拜访,果真看到他端坐树上,也急忙请他下来,鸟窠禅师却笑着回答:“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白居易一脸茫然,禅师继续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他宦海沉浮,危险无处不在。白居易于是对大师肃然起敬,立刻拜他为师。此后白居易也经常向大师请教,这一天他在家翻看经书,遇到一个问题,想了很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写成偈语:
偈语 白居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的这首偈语大意是:特地来佛门询问苦空,斗胆向大师请教禅理和禅修的事情,人生如梦,却不知浮生是梦中!白居易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心得、以及对禅理的不完全理解,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真谛的认识。大师看完,沉吟良久,然后赠诗一首:
回偈 鸟窠禅师来时无迹去无踪,来与去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大师参禅多年,对佛教经典领悟透彻,他四海云游,看惯了尘世的各种烦恼,白居易虽然笃信佛教,但是毕竟身在仕途,自然也会有数不清的愁绪。虽然彼此交往时间不长,但朋友间贵在交心,白居易非常钦佩大师,大师也赞赏他广博的学识以及虔诚的态度,于是才会不吝赐教。
大师认为浮生如梦,短暂而无常,缘来缘去看似无迹无踪,但其实道理相同。何必进一步问浮生事,浮生就是在梦中!这世间众苦泛滥,既有生老病死,也有内心的贪瞋痴之苦。空,并非就是看空一切,它只是一种缘起和般若,空即是色,空里也涵盖万物,而万物归根结底还是空。如果懂得人生如梦,何必太计较是非得失。
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开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久就在西湖边也建起一个竹楼,以方便和禅师朝夕论道。白居易领悟到安身立命之道,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超凡脱俗的居士。这个故事也启发后人,世间有很多假象,也有数不清的烦恼。但在明白人看来,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寻烦恼,当懂得浮生如梦,万物皆空的道理,就不会一切都去斤斤计较,人生也自然就会豁达恬淡!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