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胡人铜灯与佛陀像的关系
蠢牛(颜旭茂)
闭馆五年的湖南省博物馆终于在去年年底开馆,新馆的常设展品比以前大大增加,展品的档次也很高,似乎宋元以后的东西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似的,感觉湖南省博物馆的底气还是蛮足的。今年春节,我花了两天时间,把一楼和二楼看了一遍。赶在闭馆之前,到三楼匆匆跑了一圈,以后再去细看。
不知怎么的,湖南省博似乎对佛像作品没什么兴趣,其中有两件胡人铜灯倒是让我这个爱佛之人遐想联翩。最有意思的是东汉时期的卧姿胡人托盘铜灯。胡人的发型是螺发、高肉髻、长耳、广目。另一件晋代辟邪铜灯中的胡人也是螺发,但原本的肉髻位置顶着一个管状物,估计是上承灯盘(盘已失)。
人铜灯 东汉 湖南省博物馆
辟邪铜灯 晋 湖南省博物馆
回来检索了一下古代胡人题材的资料,螺发的形象虽然不多,也还有一些,但是长有肉髻或者肉髻状高发髻的确实没看见。
三彩胡人俑 唐代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修定寺塔砖 唐代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关于佛陀的肉髻,有一种说法是源自佛教造像起源时代流行的高发髻,后来成为佛陀形象的标志性相好之一。说是佛陀顶骨隆起,形如发髻。螺发、肉髻也成为区分佛陀与菩萨、罗汉的重要依据。
前面说了,高发髻是当时流行的发型,以肉髻作为佛陀的标志那是后来的事情。束高发髻的菩萨、供养人或其他艺术形象在印度、阿富汗、新疆的早期遗存中是很普遍的,只是造型上大多与肉髻不同。他们的高发髻在传入汉族地区之后有没有变化为类似于肉髻的情况呢?比如说有肉髻的胡人。我个人搜集的资料有限,除了湖南省博的东汉铜灯,暂时还没有别的发现。
那么我们可以作如下推测:
可能性一:湖南省博的这件东汉铜灯创作时,肉髻还没有成为佛陀的专利,这件作品是以当时来华的胡人形象为原型创作的。
可能性二:在东汉时期,肉髻已经成为佛陀的专利,但是中国的工匠们对佛陀缺乏敬畏心,于是以佛陀的形象为蓝本创作了胡人铜灯。
如果哪位师友有另外的资料,敬请留言!如能将图片发送给我则更为感激!
菩萨头像 3-4世纪 阿富汗 大都会博物馆
上面这尊到底是菩萨还是佛还不好说,金申老师的书上标注是菩萨。如果是菩萨,那就说明前面的第一条推测是可信的。但是这件作品只剩下头部,信息不完整。我们不能因为他的面相有点女性化就说他一定是菩萨。比如下面这尊,如果不是结合通肩式袈裟,也会被当作菩萨吧。
立佛 5-6世纪 新疆七个星明屋 中国国家博物馆
菩萨或其他人物的高发髻一般是下面这样的:
菩萨 阿富汗 吉美博物馆
罗摩衍那 印度 5-6世纪
弥勒菩萨像 印度 5世纪
接近于肉髻的发型也是有的:
印度埃洛拉石窟
这件作品的发髻与佛陀的肉髻也有少许差别,后面还有类似于马尾辫的发型。
也许有朋友会提出另一个问题:佛陀的形象在大众的心目中是很尊贵的,怎么会与铜灯中的胡人扯上关系呢?
如果这两件作品出现在南北朝以后,我也不太敢将他与佛陀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佛陀在汉人的心目中似乎还没有达到那么崇高的地位。人们甚至把佛像当作门神或镇墓的神祇。
《理惑论》说:“(汉明帝)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门上作佛像。明帝存时预修造寿陵,陵曰显节,亦于其上作佛像。”(注:关于《理惑论》的真伪,明代以后颇有争议。)
《洛阳伽蓝记》说:“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开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
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佛造像可以证明上面的文献记载是可信的。说明早期的汉族地区对佛像的敬畏之心确实有限,甚至还不如咱们当今这个末法时代。这样亵渎神佛的事情,我这个不信任何宗教的人都做不来。如此看来,在南北朝以前,若以佛陀的形象为蓝本制作胡人铜灯,对工匠而言似乎没什么心理障碍吧。
坐佛像 四川麻浩东汉岩墓横坊上
摇钱树座 四川彭山东汉墓出土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