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位古代著名的和尚贯休,贯休和尚原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人(今浙江)五代前蜀的大画家诗人呢。《十六罗汉图》相传就是他的作品,并著有《禅月集》等。
贯休和尚喜欢吟诗作画,也爱游山玩水随身带着瓶一钵,云游天下。 听人说遂昌有座唐山,是冠州的风景胜地,他就特地赶来探名胜访古迹。这唐山果然景物幽丽,风光秀美,站在山头的香炉岗上望去,脚下是一片云海。只有南北对峙的观音峰和罗汉峰,露出半截峰顶,太阳照着,发出两团金光,就像是两朵金莲花开放在白浪滔滔的云海上。贯休看了心里高兴地念道:“这才是我多年梦寐以求,潜心修行的地方啊!”于是,贯休和尚就在香炉岗上造了座翠峰院,作了寺里的当家和尚。说也好笑,他一点也不会当家,既不会巴结官绅,乞讨些布施,又不给人打醮念经,弄点油水,只晓得自己关着寺门“修行”,结果落得翠峰院香火冷冷清,贯休和尚的修行与众不同,一不学经书佛典,二不做打坐练功,只是整天关起门来画画儿。画的又都是些佛国菩萨、罗汉金刚。白天,在寂静的禅堂里,夜里,在佛前青灯下,伴着他的只是素绢和画笔。
原来,贯休和尚曾经朝拜过不少名山大寺,他发现各地的佛像画,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千人一面,万人一佛。他在佛前立下誓愿:画出一套不同凡俗,各具神采风貌和性格特征的十人罗汉像,作为唐山镇山传世之宝,这就是他在唐山的“修行”啊!贯休在唐山晃渡过了十四个春秋。他的画技艺术已炉火纯青。那十八罗汉中,其中的十七个他已经画好了。这十七位罗汉,画得栩栩如生,那立的、坐的、走的、卧的,那笑的、愁的、怒的、恨的,生动多姿,各具神态。贯休看了也暗自欢喜。心里盘算着,再画成一幅,就可了却誓愿,下山云游了。 有一天,贯休铺开素绢,拿着画笔,打算画第十八个罗汉像。他画了一张又一张,可贯休都把它投在香炉里烧掉。原来啊,画出来的这些罗汉,在画就的十七幅中似曾相见,贯休怎能不烧掉?看来,要想再画出第十八个活罗汉来,也真难煞他了。夜里,他打坐在佛前苦思冥想,思考着从何处落笔;白天,他站在香炉岗上,看着观音罗汉,仰天长啸,幻想天上能掉下来个活罗汉,好让他捕捉到画笔底下。
这天,贯休又走出寺外,在参天古木的浓荫下徘徊漫步,面前弥猴嬉戏、野鹿追逐,一点也没有打断他的思索,直到有人喊了他声“师傅”,才将他从梦幻到川的人中唤醒,回头一看,原来是常上唐山采药的钟老汉。钟老汉见贯休眉头一把锁,两眼像个洞,走上来关切地问“师傅是不是身子不好,出来采药?我这里有,看,灵芝茯苓,天麻百合,师傅要哪一种?”贯休见是熟人,诉开了苦:“唉,我有什么病?是有件心事发愁啊!”钟老汉奇怪地问:“师傅是位有道行的和尚,怎会愁得这样皮包骨?”贯休苦笑着说:“我又不是神佛,和你一样是个凡胎俗骨,哪会没有愁。不瞒你说,我那第十八个罗汉,总是画不好,唉,要是天上掉下来个罗汉,让我看着描画,那就好了。”
啊,这和尚是为了画画儿的事,愁到这副模样。钟老汉不由得又好笑又钦佩。老汉常去寺里讨茶歇力,看过那十七幅画,确是画活了的。看那贯休和尚满脸虬须,深陷的大眼炯炯有神,紧闭着嘴,显出一副刚毅气概,禿头像块古铜,发着光亮。老汉打了个主意,笑着说:“师傅不要愁,要见罗汉并不难啊!听老辈人说,香炉岗下这道泉,源头在那罗汉峰,经常有人在这深水潭里看到罗汉现身呢!师傅何不到潭边去,等那菩萨显身时画他下来。” 啊,有这个奇异地方?贯休在唐山住了十四年,还是第一次听说呢!连忙谢过钟老汉,回寺里带上画具,就向岗下跑。到了水深边,贯休闭目合掌,虔诚祈祷一番,睁开双眼向潭里一瞧,只见潭水清澈见底,映着一个和尚,方脸大眼,秃顶胡须,有罗汉真的显身了!几条游鱼将源水轻搅动,大阳照着水面闪着一圈圈金灿灿的波纹,如同仙佛头上的灵光,绕住水底的和尚,忽隐忽现,迷离神奇。“阿弥陀佛!”贯休提笔蘸墨,照着水中样子,画了下来。这幅画果然比先前那十七幅更具有生气,就好像是一个活罗汉似得,看了令人喜爱。陶醉在艺术幻境里的虔诚佛教徒,当时哪里想到是自己的身影啊,认为钟老汉也不是凡人,特来点化他完成这幅罗汉画!
贯休将他十几年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十八幅罗汉像挂在翠峰院禅堂,就离开了唐山,云游到四川去了。他忘不了唐山十四年的艺术生活,几年之后,特地派了两个弟子,从四川赶来唐山翠峰院朝拜,瞻仰十八罗汉画。当两位弟子看到第十八幅罗汉像时,急忙跪下叩首,惊讶地喊着:“啊!我们的贯休师父,好像一个真罗汉啊!”从此,他在人们心中成了一个真罗汉。
原来这个罗汉是画贯休和尚自己呢。好了今天小编讲的故事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在下面评论区评论和点赞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