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那什么是客尘烦恼呢?

发布时间:2019-06-20 10:52:05作者:心经结缘网

“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

自从汉代佛教传入我国,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一代又一代,它的影响不仅限于人们信仰。对我们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佛经的传入翻译后,汉语文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平常我们经书中含有的词汇,有许多都是从佛教用语翻译而来。例如我们所说的“世界”一词,就是从《楞严经》翻译而来。“世”指的就是时间;“界”指的就是空间。

关于如此的词汇甚多,学佛修行者在诵读经书时,这些词汇的意思解译不同,就会影响对经书智慧的误解。本文就从探讨词汇,在从《圆觉经》中的“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来阐述平常佛典常见的问题。

客尘烦恼有哪些呢?九种客尘烦恼:即随眠贪欲烦恼、随眠嗔、随眠痴、贪嗔痴等极重上心惑、无明住地、见谛所灭、修习所灭、不净地、净地惑。关于客尘烦恼之体,即《佛性论》卷四云︰“若略说一切烦恼客尘,凡有九种︰一者随眠贪欲烦恼,二随眠嗔,三随眠痴,四贪嗔痴等极重上心惑,五无明住地,六见谛所灭,七修习所灭,八不净地,九净地惑。”

“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那什么是客尘烦恼呢?

佛学知识,那什么是客尘烦恼呢?所谓的“客尘烦恼”就是烦恼的别称,为“自性清净”之对称。相对于“自性清净”而言,有时也单独被称为“客尘”,因为烦恼是能污染我们的心性的,犹如尘埃能污染其他事物,所以又称烦恼为尘。

“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那什么是客尘烦恼呢?

了解什么是客尘烦恼,我们可以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首偈语开始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就是烦恼,它并非心性本有之物,而是由外缘而引起,是能染污心性的无明等外来烦恼,所以称为“客”。菩提、明镜都是用来说明“自性清净”,所以是“本来无一物”,不需要时时勤拂拭。

关于“客尘烦恼”不仅仅是《圆觉经》里有提到。其中《大乘入楞伽经》中有说“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如来藏就是在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

如《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七云:“心性清净,为客尘染。”

既然本来清净,又怎么为烦恼所染污而不净呢?就如来藏本身,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所以不会为烦恼所污,但是无明烦恼的熏习,会使它呈现染相。有叙述者在解译经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就像一件衣服刚开始买来的时候是清净无污的,后来染上了墨渍,但墨渍无损于衣服原本的干净,只是现在让它看起来脏兮兮的,这就是染相。”

从佛家的文化思想,佛法四谛的角度来看,一切客尘即外界的染污都是苦谛,因为我们不能抗拒外境的影响,就是痛苦本身;烦恼就是集谛,无明烦恼是痛苦的根本原因;不为客尘所误,就是道谛;灭掉一切客尘烦恼,证得涅槃就是灭谛。

《首楞严经文句》卷一云︰“三界依正总名客尘,即是苦谛;烦恼即集谛;不为所误,即是道谛;客尘烦恼永灭,所显涅槃名为主空,即是灭谛,此藏教义也。”

那么客尘和真如的关系是:没有证悟以前,客尘显现,而真如(即清净自性)不显现;一念客尘未尽,都还是没有入解脱境地;在修道过程中,直到达佛位之无余涅槃,一切客尘久永不显现了,这才是无垢真如。综上所述,故说“自性清净”的大敌就是“客尘烦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