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的和尚有两个,一个是西游的玄奘,一个是东渡的鉴真。
除了所走的路线和方向不同外,两个人出国的目的也是不同的。玄奘是向西到天竺去学习佛教知识,鉴真是东渡到日本讲佛传经。
相同的是,两个人都经历了重重磨难,就连出国都是“偷渡”的。尤其是鉴真,遇到的磨难,比起“九九八十一难”更有甚之。
一
执着的人眼里,随时都可以出发
当岁月长河落到唐朝时,中华大地成了威震四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络绎不绝的外国人来到大唐的国土上,其中不乏很多外国国君慕名派来的使者。
尤其是日本,在开元五年的时候,第八次派出的“遣唐使”,人数多达五百余人。
当时的日本佛教戒律还不够完善,所以日本人不仅向唐朝学习各种文化,还希望在佛教上也有所改进。
日本高僧普照和荣睿在中国多方打探,最终选择了鉴真法师,想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
鉴真自幼家境不好,14岁的时候便在扬州出家了,因为天资聪慧又刻苦好学,加上游学各地,二十多岁的他回到扬州,讲律授戒、立寺造像、度人济世,成为被人尊敬的授戒大师。
“日本有法,却无传法人。唯愿大和尚东游整饬僧纲,重修戒律。”
当时的日本,孝谦天皇以佛法治国,却因为没有高僧指引,缺失三师七证授戒规范。常有流民为了躲避税赋混迹在僧人中,让僧侣的素质参差不齐。
普照和荣睿找上鉴真的时候,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了,按照当时的医疗和科技,五十五岁算是高龄,一点也不适合这样的长途跋涉,何况还是飘洋过海。
但为了弘扬佛法,鉴真答应了。
那日梵音缭绕的大明寺,在一阵沉寂之后炸开了锅:
“师父,您的年纪大了,走这么远的路您身体受不了呀!”
“师父你三思呀,这一路的危险太多啦!”
“师父,我们现在出国是国家不允许的呀!”
鉴真的大弟子祥彦更是急出了一头的汗:
“师父,去日本实在太远了,主要还是坐船去,一百个人里能到一个就不错了,这是有生命危险的呀!”
可是鉴真已经做好了为佛法献身的准备:
“是为法事,何惜性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最后只有21个弟子加入了东渡的队伍,包括对鉴真不离不弃的大弟子祥彦。
二
在执着的人心中,天灾人祸都不怕
苦难就像是一个霸凌者,永远躲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随时用你不知道的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
接下来十几年,鉴真五次东渡,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
其中第二次和第五次,是因为天气和船只质量的原因失败的。
744年的1月,鉴真带着17个僧人,第二次向日本出发。结果还没有出海,便遭遇了超大的暴雨和海浪,因为船的质量太差,在长江口的狼沟浦沉了,众人皆落冰水中。
等船修好后再出海时,他们又遭到大风,随波飘到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上,五天后才被救出,鉴真等人被转送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
虽然这次和后面的第五次东渡一样,都因为天气而被阻隔,但也在阴差阳错的地方,如杭州、湖州、宣州、海南等地,进行了讲法,鉴真的影响力因此更大。
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五次东渡是因为天灾,那第一次和第三、四次则是“人祸”了。
742年的冬天,鉴真带着21个弟子,在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第一次东渡。
只是临行前,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同行的如海开玩笑说:
“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
如海信以为真,生气至极。便去向官府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
当年海盗猖獗,官府一听,立刻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人,虽然很快放出,但鉴真的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了。
第三次东渡是在鉴真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只是这个消息被鉴真狂热的粉丝团——越州僧人知道了,大家纷纷觉得鉴真对日本有如此执念,是因为日人僧人对鉴真施了什么妖法。
为挽留鉴真,越州僧人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
官兵再次出现,鉴真第三次东渡提前终止。
遇到这样九死一生又不被人理解的情况,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但是鉴真法师依然要坚持。
第四次准备东渡的鉴真想,既然江浙一代不便出海,那便从福州买船出海。
鉴真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又被官府截了下来,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
“私自出海,有违法纪,请和尚回头。”
这次东渡又失败了,鉴真等人甚至连船都没有见到。
被崇拜自己的“粉丝”不理解,被关心自己的弟子挡住去路,鉴真的内心的大抵是又爱又恨的。
只是,这些误解,依然不能阻挡鉴真东渡的决心。
三
执着的人,再苦也要达到彼岸
公元748年,已经61岁的鉴真再次东渡,这已经是第五次出海了。
开始的时候也算是顺风顺水,但没多久便遇上了台风,导致船无法行驶,鉴真一行人便躲在了周围的小岛中间,一直等到10月才勉强再次出发。
船只刚刚出海,便又开始刮风,就连船夫和船长都没有办法分清方向。
众人在海上漂泊了多日,淡水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漂泊了将近14天后,众人漂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
这次东渡依旧是以失败告终,但这场失败给鉴真带来的打击绝不仅仅只是时间的耗费,日本僧人荣睿倒下了。鉴真执手痛哭:
“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没多久,和鉴真朝夕相伴的弟子,那个在鉴真说要去日本时第一个站出来说“和尚若去,彦亦随去”的
祥彦,因身染重病,也离开了人世。
死里逃生的鉴真连受打击,又因身处湿热之地,鉴真患上了眼疾,加上庸医误诊,鉴真失明了。
也许鉴真也怀疑过自己执着的行为,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此时放弃,更会让死去的人白白死去。
于是辗转回到扬州的鉴真,开始计划第六次东渡。因为鉴真在海南岛停留了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鉴真的名字被广泛流传。
所以无论是大唐还是日本,都知道了鉴真东渡的事迹。这次,日本政府出面向唐玄宗正式的提出了想要请鉴真去往日本播讲佛经。
但因为唐玄宗崇尚道教,更希望派道士去日本,日本人拒绝,只希望迎接鉴真。唐玄宗也不愿意了,所以这最后一次东渡,鉴真还是“偷渡”过去的。
虽然这次还是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但是鉴真如愿到达了日本。此时鉴真,已经66岁了。
“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大和尚。”
鉴真登陆日本时,天皇亲自带领了几十万人迎接。来到了日本国都,天皇封鉴真大师为大僧都,亲自登坛受戒,做了鉴真大师的大弟子。
天皇还亲自给鉴真大师撰写了碑文,碑文一直保存到现在,叫《唐大和尚东征传》。
“大和尚戒行高洁,白头不改,远涉苍波,归我圣朝。”
并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被称为和尚,只有高僧才可以被这样称呼,而鉴真是“大和尚”。
鉴真法师在日本不仅宣扬佛法,还把建筑学、中医等文化和技术传扬到了日本。日本人称鉴真是“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有人说人生来苦,你看那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组成的,不就是一个“苦”字吗?
但鉴真却在这苦中,用心血浇出了胜利的花朵。
扛过悲苦,才能看到命运馈赠的幸运。
所以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苦难所击败。受身体煎熬的司马迁,七次下西洋的郑和,甚至华为的任正非,都是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的人。
你不向困难屈服,命运的天窗自会向你打开。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