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五台山产生深刻印象还是因为鹿鼎记。顺治皇上跟着玉林大师在五台山清凉寺出家,于是韦小宝奉旨上山保护老皇爷,还跟喇嘛们斗智斗勇打了一架,从此五台山在我心里就跟清凉寺画上等号了。后来了解到,原来五台山很早前就是佛教胜地,一直以来都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山脚的五爷庙更是香火旺盛,求财求子求平安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所谓五台山,是由五座山峰环环相扣首尾相接而成,并且每座山的峰顶都是一个平台,建成了佛家道场,由此得名五台。而居于这五座高山之间的山谷形成了村镇,也就是现在的台怀镇。受佛教熏陶,镇上大小寺庙林立,香火缭绕,时时可以听到诵经礼佛的声音。来五台山就要以台怀镇为落脚点,既可以去寺里拜佛许愿,又可以搭朝台巴士观光,还可以从这里出发徒步登山。
其实五台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光地,这里没有险峰奇石,没有苍松翠柏,行走在山间野路,入眼的只有绵延不绝的山脉,优哉游哉的牛群,以及时不时飘过的雨雾。最初的好奇和兴奋过后,我们就仿佛化身为云游僧人,拄着杖,背着行囊,一步一步的往山上爬,不去想走了多远,也不在乎还有多远,只剩下心无旁骛,也许古代的苦行僧们就是这样边走边去感悟自然,思考佛法,从而领悟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
五台山大大小小寺庙号称300多座,有两个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东台望海峰上的望海寺,供奉着文殊菩萨,大殿里朴实无华,只有一个僧人安静的在桌子后面准备给香客提供祈福纸。绕到寺庙后面是一个简陋的斋饭供应处,里面有僧人在一笼一笼的蒸馒头,游人可以自行领取。斋堂中几张桌子上摆着咸菜和碗筷,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围坐着,享用斋饭。对于刚爬上山顶的饥肠辘辘的游人而言,再没有什么比两个热腾腾的馒头和一碗白米粥更香甜可口了。寺庙的前殿安置佛像供人参拜,后殿提供斋饭供人休憩,虽然作用不同,但既然佛法的要义是积德向善,给他人带来幸福,那不论佛殿还是斋堂,都是在给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提供善意和帮助,也就都是在宣扬佛法精髓,积攒福报吧。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寺庙位于通往北台路上的法云寺。记得第一次爬五台山的时候是春节前后,山上气温极低,路上又都是积雪,我和媳妇艰难的往北台上爬,实在疲惫不堪的时候正巧遇到这个寺庙,当时庙里空无一人,大殿似乎也很久没人来过,只有几个破旧的门板遮风,简陋至极,但总算是个可以休息的地方。
六月份第二次爬五台的时候,又再次经过了法云寺,寺庙依旧很简陋,只是我俩再没有冬天那次的狼狈,甚至不需要做什么修整,但还是一定要进去拜一下的,感谢这间小庙曾经对我们的帮助。
往北峰的沿途还遇到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弟子,一路磕着长头从一座庙拜到另一座庙,直至穿越东北西南中这五台,虽然通过电视早就知道磕长头是什么,但当这种场景真真切切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那种震撼竟是无以言表的:一个人五体投地,双手划地前伸,起身后前行三步,再匍匐,再双手划地,一丝不苟,周而复始……原来真的有这种大毅力的人,用身体供奉着心中的佛法。所谓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人抛弃了自身的七情六欲,之所以可以抛弃,只因为心中有更大的信仰,心中无挂碍,世间无恐怖。有信仰的人总是让人羡慕而敬佩的。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