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尊在西天拈花微笑,传到中土五祖,都只有一关。到了六祖的时候,闻他人诵《金刚经》而明心解悟,所以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还只是明心的解悟。一直到了他在寺后的柴房,日夜不停的春米、踏碓、砍柴,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丝毫的慢心。五祖观察后认为,这个人的知见可以用,这个人也没有慢,这个人信具足。然后选在三更半夜为他一个人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下才算一悟彻底。所以六祖的悟,其实是五祖的开示下才悟的。在此之前所写的那首偈,只是解悟而已,并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悟的是片段,对这句话还没有办法完全明白。悟得真,能够成片而不间断,才会真正的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因为此心非彼心啊!一般的心都是有所住。只有真如这个心,才是无所住,但是虽然无所住,却能时时生其心。真正明白这句话的人,同时也会明白《维摩诘经》讲的“菩萨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一样的,完全没有差别。
在动中从眼、耳、鼻、舌、身五根中,一念相应的人,有的只是明心,但也有人同时证入佛性,这个是要具备初禅的功夫,经过长期的艰难困顿,自参自悟而得。如果有福德而遇到真善知识,且没慢心又肯信受善知识开示的话,那么他因为原来有功夫,心地比较细腻,所以在引导开示之后,突然间施用一个机锋,就可以明白真如是什么!他就可以随时亲自体验真如。如果定力不够的话,就无法见到佛性,那就应当锻炼看话头的功夫。
一个开悟的人,他已经真实地了知真如不是妄想、思维、分别、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之心,也不是无念时(常寂常照)之心,而能够时时刻刻观照真如,确定这个真如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而这本来面目,没有一个我可得,没有一个能知能觉能观的人,也没有一个能听的人,但是却可以不离一切的知觉而观听了知各种的机用。在各种烦恼境缘之中,证悟者可以时时观照真如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
悟了之后,只是明心而不见性的人,内摄多、外缘少,因此常常会住于真如的空境之中,住在理一心的状态里面,远离了妄想分别。这种理一心的状态能够维持多久,那就完全要看这个悟的人他本身定力的强弱,以及烦恼习气的深浅而有所不同。但是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掉。因为他所悟真实的缘故,因为他有真善知识护持的缘故,因为他有《维摩诘经》与《圆觉经》及一切了义经法力护持的缘故,所以见地永远不会退失掉。
悟的现象里面有一种是在坐中悟。坐中悟有一种现象很不好。那就是说在打坐之中悟入的人,十之八九,会以无妄想时能知能觉的心或者无妄想时的灵明觉了的心,或者是无妄想时觉照的心,作为真如。这个不是真如,这个还在一念无明之中,还没有到无始无明的境界。所以坐中悟的人,必须要寻觅真正的善知识来勘验,更须要提防假名善知识错误的印证,以免在一念无明之中,误认妄心为真如。
定力很强的人,知见如果具足的话,他在坐中自参自悟时,因为心很细腻,所以悟得真实。悟了之后,由于定力很强,他不会像一般开悟的人那样跳起来,他反而会沉静得近乎冷酷,而坐在那边身心不动。他以心眼来照见真如的运作,以心眼来照见真如动与不动的状态。
他下座之后,会在一切的境缘之中来体验真如。以真如的不生不灭,永恒不坏来对照色身。对照能知能觉、能听能知的妄心,乃至对照世界。这个时候突然就亲证身心世界虚幻不实的那种境界。因此世界身心的真实感消失掉了,他就亲证到了“人生如戏,世界如幻,菩萨道如梦”的那种境界。无漏智——无生的智慧就出现了,因而得到了解脱的功德受用。《维摩诘经》讲:“菩萨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就是深入悟明真如者的境界。这个不是解悟的人所能够明白的,这个也不是开悟明心,悟得片段的人所能够明白的。
大部分修过定功的人(比如气功,道家的定),定力虽然很强,但是他已经参很久了,还没有办法悟入,心理上也还没有悟的准备。然后因为某一种因缘,而从善知识那里突然悟入,喜出望外的结果,就会喜极而泣,悲喜交加。那么,不管是在动中悟的,或者是在静中悟的,因为悟得真的关系,所以悟境和见地都不会退失掉。
如果没有定力,或者是定力弱的话,那就不容易自己悟入,须善知识的帮忙,才能够悟入。这种定力不足的人,在确定已经明白真如,能够体验真如的时候,他会心中狂喜,非常踊跃,不停地哭泣。悲喜交加之后,理一心的境界,会渐渐地退失掉。但是他的见地,仍然照样不会退失掉,照样能够时时刻刻照见真如。因为他的定力不够,理一心的境界,也就是禅悦的境界,很快就会过去。所以悟境很快会退失掉,觉明现前的现象,也会迅速退失掉。我们说他悟境的觉受,就像是雨夜之中电光见道,速得还失。
在雨夜之中,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什么都看不见。当天上打雷的时候,电光一闪,路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那一两秒钟,又看不见了。定力不够的人,悟了有这种现象,禅悦的觉受很短暂。所以理一心的境界即没有妄想的境界,很短暂就过去啦!他留下的只有见地。也就是说,他很明白真如是什么,他也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但是这种人有一个缺点:如果他对第一义的知见不具足,又遇到恶知识跟他讲:“这个不是真如,你错了!”尤其是那个恶知识名气很大的时候,他就被转了,退失掉啦!那么如果他没有遇到恶知识的话,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我见会断除,这种人也是证悟、开悟。
这种人跟解悟明心有何不同?不一样。明心的解悟,只能断身见,不能断我见。明心的解悟,他会把能知能听的心,当作真如,把这个能够觉照觉知的心,当作真如,所以不以色身为我——身见断了,但是他还有个知觉的我在。事实上,如果是证悟的话,这个真如不自觉有一个我,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人虽然功夫不够,若是悟得真的话,我见还是会断,与解悟不同。我见断的人身见一定断;但是身见断的人,我见不一定断。这就是明星的解悟和证悟不同之处。
我见、身见断了的缘故,疑见、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那这样的人,从此永不人三恶道。明心这一关,悟之真假,非常重要,因为解脱的功德智慧,就从这里出生。见性当然是很笃定,亲眼看见无形无色的佛性时,就好像一个人重新出生一样,截然不同。但是,真正解脱功德及智慧的出生,在眼见佛性之后,还是要回到明心这一关。因为如果不明白真如——悟得不真的话,会被我见所束缚,被我见所转,因此贡高我慢的习性,都无法除灭。只有明心悟得真,并且体验佛性之后,才能够除灭掉这些习性。悟得真的时候,会时时去观照有一个我在觉受,有一个我在觉观,有一个我在分别一切善恶美丑,有一个我在领纳一切的境界。不管领纳的是污秽的,还是清净的境界;不管领会的是世间的,乃至寂灭的境界,这观照领纳的心,全部都是妄,没有一个真实不灭的我存在。
真实的无我,解脱的功德,就在真实的无我见地中出生。所以六祖听到五祖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之后,大悟!五祖就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看到很多人印六祖坛经时,都把这句话忽略掉不印,很奇怪!可是藏经里面明明有,他们却不印。这句话当然是很尖锐。还没悟的人听起来,当然是很难过。尤其是讲了义经的人,听到说不认识本心,不明白本心,学法没有利益,当然很难过,但事实就是这样。
因为如果没有真的把真如弄清楚的话,就会落在一个“我”之中。虽然不以色身为我,却会以能知能觉,或者能够觉照、能够领纳的心为我,那这样就不能解脱。像这样的话,善根最好的人,顶多也不过如世俗之人断身见,或落入声闻法而断我见,没办法学菩萨法,不能明心见性而见法界实相。所以五祖讲这句话是非常恳切地
真正明白了本心,明白了真如之后,来学一切法才会亲切。所以药山惟俨禅师平常不许徒弟看经,自己却常常在看经。徒弟们说:“我要学和尚看经,行不行啊!”“不可以,如果你要看经的话,你牛皮也得看透才行。你没这个眼力,不要来看经。”那就是说一般人没有开眼之前,其实是看不懂的。我们在没有悟之前,读经时往往自以为懂了。悟了之后,才知以前根本就不懂,都落在意识层面里头。所以明心这一关才是最重要的。见性虽然很重要,牢关虽然很重要,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之人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见性就会见得不真,就会把妄觉当作佛性。所以不能够眼见佛性,就落到感觉里面去,所以重关见性往往错会。因为他不明白什么是真觉,什么是妄觉。所以明心这关非常重要,是以后见性和牢关的基础。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