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此处为佛教圣地,却因神话故事让世人皆知

发布时间:2019-07-01 11:00:10作者:心经结缘网

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海拔43.7米,占地面积四十余公顷。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长江水道北移,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到上世纪初全部上岸。金山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浓重的神话色彩。苏轼多次在金山吟诗作赋,金山寺寺名由康熙皇帝题写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均到过金山。历代传世文物和名人遗迹、民间传说数不胜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便发生在此。

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唐朝时称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为江天禅寺。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

此处为佛教圣地,却因神话故事让世人皆知

金山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为了使偌大的外墙不显得呆板,大雄宝殿前后的外墙壁上,镶嵌着6个漆金香樟木窗雕。这6块窗雕上雕有的6个佛教人物故事,寓意深远,很多人看懂后,领悟了其中的意味深长。

大雄宝殿前一角,布置有假山绿植,让人耳目一新。

金山寺多灾多难,原有主要建筑,包括“藏经楼”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被太平军焚毁。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了藏经楼,在1948年不幸遭火灾彻底焚毁。今天所见藏经楼建于1992年。

此处为佛教圣地,却因神话故事让世人皆知

金山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我们拾级而上去游览其余的景点。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

慈寿塔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为金山标志。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原为两座,南北对立,后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修复,重建后成为一座八角七层塔。明庆隆三年(1569年),明了禅师重修;如今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

离塔不远有一凉亭,因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吞海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览亭”。

康熙乾隆年间,两帝六下江南,在此处登陆,称为御码头,码头毁于太平天国,现新建。

金山寺之所以闻名遐迩,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广为流传,功不可没。与“水漫金山”有关的“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此洞据说直通杭州西湖。

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奇特风格。

芙蓉楼,始建于东晋,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而名扬中外,后被毁,1992年复建,匾额为江泽民题字。

天下第一泉-中泠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于金山寺西北。此泉原在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已变为陆地,现在泉口地面标高为4.8米。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不仅如此,帝王巡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欢迎转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