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是已经仙逝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的一句话。通俗易懂,振聋发聩。短短几句话总结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这三句话总结了人身最重要的三大部分,心、骨、皮,心意味着精神寄托,骨是精神的支撑,而皮是外在的形象。“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中国人以儒家懂礼尚仁作为行为准则,希望道家淡然洒脱生活,内心又渴望佛陀般的善心,帮助自己化灾厄消苦难。
中国人活得要比其他文明更加艰辛,担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所有的一切从自己,衍生到家庭,乃至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如同一滴水投入到滚滚黄河长江之中,成就为博大光济的胸怀。
“学得文武艺,报于帝王家”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从古至今,人们都说“学而优则仕”,当官从个人而言,是数十年寒窗苦读的收获,往社会层面而言,则是立功建业,儒家的积极在于永不停歇的的进取精神和入世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所作为,积极进取。
然而效仿儒家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实现,约束人的本性追求道德的完美。所以闲暇的时候,中国也渴望超脱礼教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超世自由,但这种修行与佛家出世不同,是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忘掉所有的烦恼,抛弃所有的是是非非,相忘于江湖。
而佛为心,则是一种放下的人生态度,与道教相似的是放下欲望,无欲无求,超脱外物,追求无我之境,不同的是不仅仅修自己,还要尊重生命,心中有大爱,从大爱出发的慈悲之心普度众生。
严格的说,中国的文化历史不仅仅有儒道佛,战国时期还有诸子百家,但到唐宋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社会根基的文化思想体系,这三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一直到现在还在作用。即便是之后几次运动,都没能真正推翻儒家的权威,死而复燃。成为如今的国学。
有人形象地将佛学比喻为百货大楼,有钱有时间可以可去逛逛,买可以不买也可以,并非人人必须都要在百货大楼购物,但社会必须这种存在。
而道家如同药店,它包括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不管你是肚子疼,还是头晕乏力,甚至精神绝望,都能从这里找到治病的药物。
而儒家是饭馆,你可以不生病不买奢侈品,但饭要是天天吃,要在社会生存下去,就得服从社会的游戏规则,遵循儒家那套上上下下,尊卑有别的体系。
儒家讲入世,讲究的是不折不挠,立功建业,而佛家讲出世,是空非空,非空即空,万法有缘无常;而道家以出世之心行世间天下,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生活。
作一个中国人,大多数都活着很累,希望当官和发财,又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所有在中国,三种不同的学说能相安无事并存,也有客观的原因。物质追求是目的,但希望个人自由,荫福后人。把自己的安命交给道家,把家人的平安健康交给佛祖。
所谓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有了钱也就会产生业力,诚心拜佛能消除厄运这种说法在中国特别有市场,中国人从始至终没有形成真正的信仰,所谓的诚心都是建立在在现实的述求,和对幸福的希冀。
一句话总结,中国人实用主义,决定了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一切从根本利益出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神灵的膜拜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灵验”与否。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学一点。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