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二谛、四念处、五眼、六根和八敬法,这些佛学文化,愿你此后都知

发布时间:2019-07-02 17:33:38作者:心经结缘网

佛学是佛家的文化,其中包罗万象,而佛教是一种宗教的信仰。两者不同却也冥冥中有着某些联系。很多人都学佛信佛都想祈求佛祖菩萨保佑,可虽然他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但我们依旧要学会自渡自赎。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中,不如多一些自我的努力,由修心学佛开始来更好的提升自己。所以更新完《道德经》的心得好,接下来的日子愿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佛家文化。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佛学文化6:二谛、四念处、五眼、六根和八敬法,信徒们在知了吧。现在就一一来解读:

二谛

即真谛和俗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名胜义谛与名言谛。真俗二谛,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论,认为世间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是有,称假有,这就是世俗谛,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是空,称性空,这就是真谛,所以真俗二谛,就是空、有二谛。

二谛、四念处、五眼、六根和八敬法,这些佛学文化,愿你此后都知

四念处

二谛、四念处、五眼、六根和八敬法,这些佛学文化,愿你此后都知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防止杂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的四种法门。佛欲入灭之际,阿难尊者请问佛陀四件要事,其中问及,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以佛为住,若佛灭度之后,佛弟子以何为住?佛言:以四念住为住。由此可见,四念住是相当重要的法门,是欲证成圣果所必修。何为四念处?

一、身念处:即观身不净,身体乃四大所成,非究竟之法,是有漏生灭之法,常流不净故。

二、受念处:即观受是苦,受是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受。受乃心缘境,因面纳知觉,此缘起之法亦空无自性,不可得故。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三心不可得,生灭不已,如幻如化,瞬生瞬灭,应体证心之无生法忍。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诸法本空性,见空即见道。

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悟面不,圣而不凡。

五眼

指五种眼力。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量夜上下皆悉能见:三、慧眼,为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也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四、法眼,即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五、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之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

六根

根,即能生之义。指六根能生六识,故名六根。

一、眼根,指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二、耳根,指耳能听闻众声;三、鼻根,指鼻能嗅间香气;四、根,谓舌能尝于食味;五、身根,指身为诸根之所依止;六、意根,谓意于五尘(指色尘、声尘、香全、味尘、触尘)境界,若好若恶,都能分别。

八敬法

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简称为八敬法。这是佛陀规定比丘众尼应该恭敬比丘众,尊重比丘的八件要事,一旦发心受过比丘尼戒,亦须加受八敬法,故后人称之为八敬法。分别如下:

一、百岁比丘尼应礼初夏比丘足;

一、不骂比丘、不谤比丘;

三、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举比丘尼过;

四、比丘足具足成,须在二部僧中受(先于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为之受戒);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忏除;

六、每半月须求比丘教戒;

七、不同比丘同住一处结夏安居,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结夏安居(为便利请求教诚故)

八、安居圆满,应求比丘为比丘尼作见、闻、疑罪约三种自恣(自由举罪) 。

以上五项佛学小知识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继续支持,最后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