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祖师大德为何会有这样的共论?修行理论为何历来有很多争议?
导读: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几个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成佛?怎样成佛?何时成佛?
释迦牟尼佛正文:关于修行理论,一种认为成佛比登天还难,只有释迦牟尼佛,六祖惠能这样的大根基才能成佛。其余九成九都是中下根基,此生此世,你再努力,也无非是结个佛缘;另一种认为成佛很简单。见性成佛,当下往生。
那么这两种修行理论,我们究竟该信哪一种?选择哪一种作为我们的修行方法?这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来一起探讨。
一、我们首先要对佛四十九年的说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如来佛四十九年说法,讲了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些经典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结缘法和成就法。
所谓结缘法,顾名思义,与佛法结缘,它可以作为你未来的出世之因,也可以让你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乃至成就阿罗汉,辟支佛,不落六道轮回。甚至有极个别的,能够证到禅宗的明心见性。
但是,这些法都是佛的方便说。从根本上讲,是有其名无其实,你不能以此成就。所以被祖师大德判为“圆人前七种方便”,即人,天,声闻,缘觉,藏教,通教,别教,七大次第。这也是佛前41年说讲之法。
那么成就法,顾名思义,让您成就。它是把七大次第圆融为一体,名为圆教。圆教的代表经典有《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心经》等。它是从“非空非有”二门而入,讲的是“对空说有,对有说空”。这就是一心三藏。
而别教是讲“次第三藏”,还要修三大阿僧袛劫。阿僧袛是印度一百多位的大数,一劫是百亿年。那么成佛遥遥无期。而圆教,不可思议,立地成佛,一步登天!这在《法华经》,《楞严经》里有几十处可以证明,是佛这样说的。
佛光普照二、佛讲法的缘起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释迦摩尼佛是第8000次下娑婆世界,在下世后,当时的地球上没有佛法的氛围,只有比较原始的宗教。有些世人认为是释迦牟尼佛讲了佛法,创立了佛教。这个是不究竟的。
既然是第8000次,此前已经有7999次下世,只是不在目前地球上的人类中。那么释迦摩尼佛此前下世,一样是在讲经说法。我们从佛讲的经中,特别是《法华经》中可以知道,佛早在尘点劫以前已经成佛。何况在佛成佛之前之后,还有无量的佛,说明佛法早已存在,而诸佛出世,无非是“一大事因缘”,就是宣讲真正的佛法。
佛在讲经41年后,年龄已经到了72岁,还有8年即将进入涅槃之时,相当于临终遗嘱,讲了最重要一部经典《大乘妙法莲华经》。这是诸佛出世的使命,目的在于告诉世人,世界和佛法的真相。可是在没有前面41年的结缘法之前,是没有办法讲的,讲了也没人信。这就是“世尊法久后,当要说真实!”
那么佛讲的佛法干什么?佛法,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如果佛不希望众生成佛,哪佛讲法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纵观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为,一不为财,二不为利,三不为名,四不为乐。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度众生成佛。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法度人三、我们既然要成佛,必须知道佛是什么?
藏教菩萨认为佛是三十二相,八十中随形好。通教菩萨认为佛是无形无相的一个灵体。别教菩萨认为佛既可以由法身变化为化身,又可以由化身变化为报身。而圆教菩萨认为,佛就是一心三藏,法身、化身、报身、三身具足。任何一个万事万物当下都是三身齐全。所以万事万物,你我他,当下就是三身佛。
也就是我们当下就是佛,可不是究竟圆满之佛。为什么?因为三身中,你执着什么,什么就起决定性作用,世人都执着于肉身,很难反观自省观到法身,更难以理解化身的妙用,所以需要佛用佛法来为我们指导。这个指导佛讲:开示悟入。观世音菩萨讲:闻思修。大德们往往讲:信愿行,戒定慧。
四、为什么会“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既然是大德们的共论,说明我们的修行方法总体上是错的。原因是佛说:“大法正法难解难信。”比如禅宗的打坐实修,想修到无想定,就已经很难,更别说更高的还有那么多的等级,何时是个头呢?需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达到呢?再比如净土宗,只念一句佛号,可是连佛是什么也不知道,即便是你成了佛,你自己也确定不了。光一句佛号,什么也不管了,你是成的什么佛呢?
可是圆教法门即《大乘妙法莲华经》,《心经》,却把真正的佛法给你讲清了:开示了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个菩萨?几个天?几个人?几个念?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最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你解脱了,你了了生死,你得自在。
所以《法华经》归结起来,假传万卷经,真传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就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如果你对此深信不疑,一切思考和行动从此出发,哪又有什么法门的区别呢?有什么你我他的区别呢?没有了区别哪里有执着呢?没有了执着,你立地成佛,当下往生!
后世法会众多忙于赞叹佛五、这么简单,为什么信者很少?
这样成佛也太简单了吧?不符合世间法努力才能得到结果,付出才有回报啊!这就是世人大部分的观念,世人太聪明了。所以古来成就者,往往都是一些大智若愚之人。都是一些简单的人,纯粹的人。因为简单,所以不愿相信。可是大道至简,真理就是简单的。
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祖师大德为何会有这样的共论?修行理论为何历来有很多争议?
妙色莲花知道,前辈和同修们很多,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成佛,不是成阿罗汉,更不是为了一点人天福报,我们要为我们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负责,不能糊里糊涂的没有目的的活下去。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交流。有了《法华经》的视角和心胸,无有门派宗教你我他之分,尽可以畅所欲言,我们的目的就是追寻至臻哲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借鉴《法华经》讲义。虽然原创,转载无需作者授权。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