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宗教人物,他创立佛教是印度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现今尼泊尔南部)。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觉悟者”、“知者”,民间的俗称是“佛爷”。释迦佛又有一个流行称呼叫“如来佛”,如来的意思是从如实之道而来或开示真理的人。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天臂城城主的女儿,人称"摩耶夫人。”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怀胎临产之前应回到娘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的时候,在一棵沙罗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前,出现了八种祥瑞之相,其中之一是水池中突然长满大如车盖的莲花。八瑞相过后,繁花盛开,四方无霞。释迦牟尼的生年,约为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体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7年。
释迎牟尼从小受到净饭王的喜爱,按照传统的婆罗门教的规定和刹帝利种姓的传统习俗,他从小学习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时,娶表妹那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释迦的贵族生活是优越舒适的,他的父亲净饭王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王位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但是释迦牟尼却在29岁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释迦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互相讨伐,吞并,阶级和氏族矛盾十分尖锐之时,他所在的释迦族,受到邻国强权的成胁,朝不保夕。他已预感到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认为世间“无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想到以后自已亦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获得解脱,因此释迦终于舍弃王位,出家修行。
释迦牟尼出家后,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释迦牟尼不满意这种做法,滞留一宿便离去。他的父亲听到他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五人伴随他。以后,释迦牟尼南渡恒河,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会见了他。尔后,他寻访隐柄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阿逻逻.迦罗摩和郁罗迦·罗摩子,修习禅定。然而他们的教义,在释迦看来,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于是他又来到迦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仍没有获得所期望的结果,他决定放弃绝食和苦行。随后他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简称菩提树),结跏趺坐;静思冥索,最后终于豁然开朗,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悟道成佛,时年35岁。
释迦牟尼成佛以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为了使他的思想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开始了长达45年的广泛的传教活动。其传教内容主要是: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八正道、五蕴、四禅和三明等教说,最后终于在婆罗门教和各种沙门学派之外,创造了独立的原始佛教团体(僧伽)和寺院制度,使佛教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80高龄时,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郊的一片婆罗林山涅槃,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释迦遗体火化后,佛舍利(遗骨)分给各国使者,建塔供养。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