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说西藏的活佛,禅宗讲见性成佛,也听说过立地成佛,那么怎么就算成佛?天台宗的圆教的佛义,共有六种,称为六即:
一、理即佛: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理体觉性——佛性。
二、名字即佛:是指闻知自己有此佛性之后,能够豁然而悟。
三、观行即佛:是指念念自观其心,降伏烦恼。
四、相似即佛:是指修持的功用已深,已至六根清净。
五、分证即佛:是指已入圣位,分分破除无明,分分实证觉悟——佛性。
六、究竟即佛:是指无明断尽,功德圆满,圆证觉性——无等正觉。
以上所举的六种佛,第一种是指一切的众生,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均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指的“理即佛”。第二种是指已经听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来就有成佛的可能。第三种是指已在修持佛法,已能降伏(不是断除)烦恼的人。第四种是指已经六根清净快要进入圣位的人。第五种是指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到了第六种才是真正的佛,才是佛果的圆满,才是无上正遍知觉。
由此可见“立地成佛”的佛,是指第一种的理佛或第二种的名字佛,而不是第六种的究竟佛。因为从“放下屠刀”的时候起,已是佛性圆成的起步点,称为“立地成佛”,等于是说“回头是岸”。
懂了这一层道理,对于禅宗的开悟,也可以触类旁通了。许多人以为“即心即佛”“明心是佛”“无心是佛”“见到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等等,都是成佛的意思,并且以为一旦开悟,“黑漆桶兜底打穿”便是成佛了。 其实,开悟并不即是成佛,应该说是——见道。禅宗的开悟,相近于“得法眼净”——见道——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地而已,但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成佛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禅宗破了三关——本参、重关、牢关之后,就是走出生死之流的边沿。如果用天台圆教的六种即佛来衡量,禅宗破了第三的牢关,则等同于第四期相似即佛位。正因如此,禅宗的祖师,当他们参到一个“入处”——黑漆桶兜底打穿之后,往往倒要隐于水边林下,去“长养圣胎”了,因为他们尚未进入圣阶,只是走完了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已——三大阿僧抵劫的第一阿僧祇劫届满。
从这一点看来,一些只知盲修瞎参的禅客们,可以把神智清清。因为,他们纵然已经破了三关,也还是贤位的凡夫。而信佛到成佛,历时须多久??这个问题,说来容易,实际却是非常遥远而艰难的事。时间及空间的观念,乃属凡夫的思维。若到圣位的菩萨,根本不作此计较因为,时间及空间的施设,仅是物理世界的标志,到了彼岸世界,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根本无从安立。就拿常人的梦境来说,就已不受寻常的时空所限制了,何况是出世的圣人?
解脱生死,并不太难,证辟支佛果、多则百劫、速则四生;一生三生,多至百劫,可证阿罗汉果;利根人大修大乘道,即世可登六根清净位,即已到生死的边际,即将进入初地的圣位了。但要成佛,那就不简单了。通常都说从信佛到成佛,共须三大无数劫,一个劫,就已很长了,何况是三大无数劫?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广利众生、行菩萨道,若能特别精进努力,也可把时间缩短,否则也可延长。
总之,不到福德智的究竟圆满,不能把教化救济的恩泽遍及十方充满法界,便不能成佛。况且,佛经中有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一劫入一切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三世、三世入一念,大千世界入一微尘,一微尘如大千世界,乃至一毛孔中纳无量世界等的记载(华严经),看来似是无法相信的神话,如能客观而深切地设想一番,也就觉得不无道理了。当然,如想实证这种境界,绝非一般人所能办到。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