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灵山寺沾佛祖气 弥勒佛和尚化身(佛在洛阳)

发布时间:2019-07-26 09:08:10作者:心经结缘网

灵山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居所为灵鹫(ji )山,也称灵山。这里的山名、寺名都叫灵山,就是要沾沾佛祖的无量神气。

灵山寺沾佛祖气 弥勒佛和尚化身(佛在洛阳)

也有传说灵山为周灵王姬泄心陵,故名灵山。周代帝王之墓称山,如洛阳西郊有个地方称 三山 ,为周景王姬贵等王陵。灵山寺古碑说:周灵王冢 形似凤凰展尾、撅首、若俯而食 。故灵山又称凤凰山,灵山寺又称凤凰寺。

灵山寺还曾叫报忠寺。据明代兵部尚书王邦瑞所著《重修灵山报忠寺》载: 有老僧掘地,得断碑数寸,题曰报忠寺。 据说,明朝时倭寇犯我中华,灵山寺出动500名武僧,开赴沿海,个个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为纪念此次征战,灵山寺曾改名为报忠寺。

灵山寺沾佛祖气 弥勒佛和尚化身(佛在洛阳)

灵山寺建于何时?一般说法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但从司马光的诗文和传说看,此寺在宋代即有。宋代司马光曾为宰相,更以在洛阳著成《资治通鉴》遐迩闻名。他曾多次到灵山寺游玩,写下《灵山寺》《灵山寺流泉》等诗。《灵山寺流泉》载: 去寺犹一里,隔林闻水声。安知乘兴客,山下远相迎。 为了纪念他,后人根据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制作了一口 万人缸 置于寺中,至今此缸尚存。缸中之水引自凤凰泉,永不枯竭。

灵山寺现存建筑为四进五重院落,山门、天王殿、大悲殿、大雄殿、藏经楼等殿堂楼宇,依山势高低层层错落,构成一幅万木丛中参差隐现、曲尽其妙的美丽画面。

灵山寺山门前有480个台阶,十分壮观。它源于佛教 四十八愿度众生 一说,取其 四十八 这个数字,扩而大之。山门为阁楼式,上题 灵山寺 三个大字,古朴苍劲,为赵朴初手书。

进山门即见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一般来说,在中国佛寺中,第一重大殿通常都供弥勒佛。人们见到的第一尊佛就是这样一个乐呵呵形象,便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近之感。

据《弥勒下世经》载,弥勒是居住在兜率天弥勒净土的菩萨,在释迦牟尼灭度以后即行降到人间的未来佛。在唐代,武则天自称 联即弥勒 ,从此弥勒崇拜甚是盛行。但是,那时的弥勒形象威武严峻。五代时期,出了一位布袋和尚,随着他的故事流传,弥勒的形象才变成笑容可掬。

据传,布袋和尚是五代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他经常在江浙一带化缘,肩上背一个布袋,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大腹便便,面容慈祥,笑口常开,人称其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以乞食为生,餐风卧雪。他性格开朗,宽容大度,随遇而安。他能不气不恼地面对一切欺辱羞骂,从不计较别人也不报复别人,更不与人争长论短,还能示人吉凶,无不灵验。人们都非常喜欢布袋和尚,但他时不时念出一段偈语,人们又不理解。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圆寂,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至公元942年),蒲田县令王仁煦遇布袋和尚于天兴寺。和尚交王县令一封信,嘱他7日后开封。7日之时,信封打开,只见里面有一偈语: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至此,人们才知布袋和尚乃是弥勒佛之化身。从此以后,人们雕塑弥勒佛像,才以布袋和尚为原型。

灵山寺的大悲殿为金代建筑,后有七级石塔一座,塔上刻佛像30余尊,素为灵山 镇山之宝 。有趣的是,其他寺院大都塑十八罗汉像,而此塔上刻了十六尊罗汉。据说,古印度佛教中只有十六罗汉,传到中国后又加了两尊。由此说明,灵山寺的建寺年代或更早。

灵山寺大雄殿内的释迦牟尼像居然面带胡须,这又是一大特色。据说,明末 闯王 李自成的母亲信佛,可她只信带胡须的佛。李自成攻破洛阳城向西将到宜阳,起义军中有个宜阳人听说李自成母亲的喜好后,赶紧溜回家告知乡邻,为天佛画上胡须。李自成见到有胡须的佛格外敬重,保护了宜阳一方平安。

出寺院东门,有泉水淙淙,是为凤凰泉。泉流蜿蜒曲折,穿寺而过。泉东南有古塔15座,掩映在青山翠柏之间,形成一处塔林。灵山寺塔林和少林寺塔林、风穴寺塔林一样,同在全国八大塔林之列。(徐晓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