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副教授理净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 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 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中国佛学院副教授理净法师发表了《邢州开元寺的佛教历史文化和地位略考》,本文通过对开元寺几件历史事件的考察探讨,略述开元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摘录论文部分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河北邢台开元寺,又名大开元寺,位于邢台市邢州北路,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我国北方名刹,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慧可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地,元代设为皇家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住持开元寺的历代住持都是当时著名的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 圆照塔 ,此塔高108米,为当时中国北方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 大开元寺 ,列为皇家寺院。明代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期, 野寺钟声 为邢台八景之一。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邢台就与佛教文化结下深厚的缘源。特别是在后赵时期,邢台成为北方的佛教传播基地和佛教文化中心。当历史进程到唐王朝时,邢州开元寺就是一座佛教名刹。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禅师曾在邢台开元寺立 南宗禅 而辩论,发起了禅宗 南北 禅法的争端。后来神会禅师在开元寺两次为慧能大师立碑纪念。吴其昱认为: 曾两度在邢州开元寺为慧能大师立碑,必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选择这个与佛教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寺院为慧能立碑,是借助二祖传钵之地的影响,其意义就是 竖立宗旨 以正法统。 所以说,邢台开元寺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开元寺历代高僧对开元寺的影响
开元寺作为当时北方的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发展的中心,汇集了当时不少高僧在这里弘扬佛法。由此开元寺成为后来历朝历代佛教文化的兴盛之地,从而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高僧,住锡开元寺开座讲法弘扬佛法。这里仅就具有代表性和著名的高僧作简单介绍:
(一)、中国著名高僧
1、禅宗二祖慧可
慧可(公元487-593年),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荣阳县)。 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慧可到了东魏的邺都(今河南安阳市北),大弘禅法,有些学者不能理解他的学说,时常发生争辩。当时门下拥有千人的著名学者道恒,竟指慧可所说法要为 魔语 ,密遣上足弟子和慧可诘难。慧可在邺都既受异派学者的迫害,其后即流离于邺卫襄(今河南安阳、汲县与河北邢台)之间,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武帝进行灭佛运动,慧可和同学昙林曾努力保护经典和佛像。据宋人陈振所撰《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记载,慧可在邢州开元寺弘化时,传钵于弟子。周武灭佛停止后,他又回到邺都。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入寂。因此,开元寺可以说是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从而使得达磨禅法在北方得以发展,也为后来中国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荷泽神会
神会和尚(668~760)俗姓高,湖北襄阳人。童年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后来读《后汉书》知道有佛教,此后便倾心于佛法,便到当地国昌寺出家。于武周天授二年(公元700年)来到广东韶州从慧能学习禅法,其间很受慧能大师器重。后又北游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行思,继至西京受戒。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神会又回到曹溪,慧能知道他的禅学已经纯熟,在示寂时即授与印记。
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五月十三日,神会圆寂于洛阳荷泽寺,时年九十三岁,建塔于洛阳宝应寺,唐肃宗赐谥号 真宗大师 。据《金石录》记载, 神会禅师曾多次入住邢州开元寺弘扬禅法,并两次在开元寺为慧能大师立《碑》。这也说明了开元寺是神会禅师在北方弘扬禅法的主要地区之一,也体现了开元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3、损庵洪益
损庵洪益(1263-1340年),应山人,俗姓徐氏,元至大四年(1311年)起主持邢台大开元寺,累朝宠命,于延祜丙辰(1316年),特授中奉大夫、制加 圆照普门光显大禅师 之号,赐以二品银章,金裥袈裟,总管宗门之事。
损庵禅师在住持开元寺其间,主持雕刻的《元代官刻本大藏经》是元代的官刻大藏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文化价值,给我们研究元代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损庵禅师曾两度任开元寺住持,这本身就说明了损庵禅师当时在朝庭中地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损庵禅师对开元寺的佛教事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正由于损庵禅师当时任开元寺住持,使得开元寺当时成为全国佛教发展的中心。
(二)、外国著名高僧
在邢台地区宣讲佛法的最早外国僧人是佛图澄,由于当时还没有开元寺,对于开元寺来说佛图澄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开元寺有直接关系和交流的,曾经在开元寺参方学习和主持讲经弘的外国僧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位,一个是印度高僧空本和尚;第二个是唐代时日本高僧圆仁;第三个是元代时日本高僧邵元。这三位外国籍僧都曾经住锡开元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1、天竺佛图澄
第一个进入邢台的佛教高僧应当是印度高僧佛图澄,佛图澄弘法的地点主要是在河北邺城与襄国。特别是襄国,是后赵立国时的都城,当时为称建平大城。在城西北有咒龙之岗,在《邢台县志》中记载说净土寺就是后赵时佛图澄所建。襄国(邢台)也是佛图澄在中原地区弘法时间最长的地区,石虎迁都于邺城后,襄国为陪都,佛图澄与弟子来往两地进行佛事活动。佛图澄(公元232年-348年)西域僧人,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从西域来到洛阳投奔后赵石勒,永嘉六年(公元312年)随石勒来到邢台(襄国)传播佛教,襄国成为北方佛教中心,后来佛教影响全国南北。建寺庙893所,受业弟子数百人,被石氏父子尊为 大和上 。
2、 印度空本和尚
空本是后梁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天竺国(古印度)高僧,于后梁乾化年间(公元911-915年)曾奉诏在邢州开元寺翻译佛经。今开元寺仍然保存有后梁乾化年间,本空所立的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印度高僧来中国翻译佛经,但大多数都在长安、洛阳、南京等中原地区,很少到塞外边远地区,邢台当时来说虽然政治、经济、文化已经很发达,但外国僧能在这里翻经还是比较少,而本空和尚在邢台开元寺翻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是我们考证和研究佛教经典在中国翻译传播途径的重要资料。
3、日本高僧圆仁
圆仁是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 入唐八大家 之一(其他七人是最澄、空海、圆珍、圆行、常晓、慧运、宗睿),俗姓壬生氏,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生于下野都贺郡(今枥木县)。其剃度师广智是法门巨匠鉴真(688-763年)的徒孙。
据圆仁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3月,圆仁与其徒惟正、惟晓等人离开法华院,经青州(今山东益都)、淄州(今淄博市)、齐州(今济南市)、德州、唐州、冀州(今河北冀县)、赵州(今赵县)、镇州,于六月二日抵达五台山,在志远门下研习天台宗教义。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九月底,携带着在长安和各地求得的经论章疏五百八十五部,七百九十四卷,以及胎藏、金刚两部曼陀罗,诸尊檀样、高僧真影等法物共五十九种,在赤山浦搭乘新罗海船越洋东归,十月三十日始抵日本博多。从以上资料显示圆仁曾经到过河北冀州(冀县)和赵州(赵县),开元寺当时作为全国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可以推断圆仁很可能也到过开元寺。
4、日本高僧邵元
与开元寺有关的另一位日本高僧是元代时期的邵元。邵元(1295~1364年),号古源,又号如幻道人、物外子,福井县人,是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在今出石郡合桥村,今废)住持。邵元于公元1327年渡海入元, 涉万里鲸涛之险,入七闽蛊毒之乡 ,可知是从福建省泉州港入境的。他的寻游路线大致是,自福建而北上浙江,往天台山和天日山参扣,故有 凌华顶之落落兮,攀天日之苍苍 之句。再北上河北省临济宗祖庭,直至大都。这其间应当就住锡开元寺参学,与损庵禅师成为好友,有损庵称赞邵元是 豁达之士 之称。复南下五台山,渡黄河而至少林寺,驻锡四五载,更南至当阳玉泉寺。于公元1347年乘船返国,在元朝参扣达二十年之久。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