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佛家在线讯 在唐代,中国的封建政权已经到达成熟的顶峰,统治阶层已经完全理解了佛教的全面功能。所以唐太宗就给予玄奘无上的荣光。唐高宗对玄奘也是恩宠有加,礼遇有加。两位帝王给唐代礼佛定下了基调,佛教全盛于唐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唐太宗至唐帝国消亡,“佛教外交”给唐室带来了无穷之惠。
玄奘生前,他传播佛教充满了智慧,他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让皇室接受佛法,再向全国推行。他甚至把唐高宗的儿子收为弟子,号为“佛光王”。在玄奘的身教下,佛教各宗派的创始人都和皇室以及王公贵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受皇权的支持与保护,另一方面也为皇权祝福和效力。唐高宗死后百日,皇室为他创建大献福寺;唐中宗即位,宫女们集资建小雁塔,“为天子祈福”;武则天在世时,爱女太平公主为她建罔极寺;武则天逝世,唐中宗为她修建圣善寺。上行下效,宦官高力士修建保寿寺,宰相王缙修建宝应寺。一般的官员和家庭富裕的佛教徒,则在私宅中造寺,为佛供奉香火。佛堂就更加普及于百姓家中。
后来的唐宪宗、唐懿宗更是笃信佛教,先后举行空前绝后的迎接佛骨大典,影响至今,陕西法门寺的佛骨迎送仪式,仍然会牵动世界关注的目光。结交佛友,清谈佛理,更是唐代知识阶层的风雅乐事。唐代盛极一时的“俗讲”,是后世“说唱”文学的滥觞,其实也是僧人传播佛教祸福因果思想的产物。最著名的如《太子成佛变文》和《目莲救母变文》。
佛教全面影响了唐人的生活,以至于鲁迅叹道:“唐人大有胡气!”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南印度僧人菩提支送来梵文经论,并奉女皇之命,翻译经书53部111卷。从玄奘当年取经,到他身后印度僧人的主动送经,可逆反应已经形成。
在玄奘的身后,他的日本弟子将“法相宗”传入日本。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日本僧人玄日方从长安带回日本汉文经论五千余卷,以后日本著名的“入唐八家”也带回大量经论,并编成一部《请来目录》。更为杰出的日本僧人空海,他于唐宪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入唐,居于西明寺,他遍访长安高僧,拜于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学习“真言宗”,学成返日后,弘扬佛法,受到日本朝野尊崇。他所著的《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著作,对沟通中日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1984年,中日两国共同在青龙寺旧址上建立了惠果空海纪念堂,以见证那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
在唐代,中国佛教的六大宗派三论、戒律、净土、真言、唯识、华严各宗,遍传海内外,长安佛教在当时放射出了万丈光芒。这一切,正是以玄奘为领袖的佛学大师们,对印度佛经的学习与阐发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结果。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进而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从而创建了博大精深的佛教哲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信息来源:《中华遗产》杂志)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