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的游客中,有的纯粹追求新奇刺激,对打猎一窍不通。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狩猎是另一种炫耀财富、释放荷尔蒙的消费方式,与文化无关。他们通常在指定区域打猎,该区域只有一处水源,猎物一定会出现。这类游客更常用步枪而不是弓箭打猎。还可以给野兽下药,让它们行动迟缓,易于猎杀。据说,好多“猎狮游”就是这么操作的。
南非狩猎导游约翰·福尔的大部分顾客都属于这类“背步枪的男性首席执行官”。他们可能错判时机,在不该开枪的时候射击,击伤猎物却不能一枪毙命。这时候,福尔只好负责善后,终结受伤猎物的性命。
专业猎手的狩猎之旅与奢华不沾边,而是一场考验毅力和耐力的艰苦旅程。不是老道的猎人,难以消受。《纽约杂志》周刊记者克里·豪利最近跟随美国女猎手丽贝卡·弗朗茜到南非打猎,得以体会狩猎运动的艰辛一面。
在南非林波波省的一家狩猎场,弗朗茜选中了此行的目标,标价6000美元的貂羚。清晨4点半,弗朗茜和向导已经坐上吉普车出发。在干草、枯木和巨石覆盖的猎场上颠簸2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狩猎站点,一间暗黑不起眼的小屋。
美国女子丽贝卡·弗朗茜在非洲猎杀长颈鹿后留影纪念。
屋里只有3把白色塑料扶手椅,放在散发着尿骚味的泥地上,墙上有一个小孔可以朝外张望。弗朗茜和向导猫着腰,蹑手蹑脚走进屋,又轻又慢地坐到椅子上,从墙上的小孔往外看。三个小时后,仍然没有貂羚现身。弗朗茜探起身,轻轻往小孔外抛洒白色粉末测风向。成熟的猎手愿意待在下风方向,这样才能极好地隐藏自己的气味,不至于吓跑猎物。
冬天的风在猎场上四处掠过,把人的气味吹向各个方向。五个小时过去了,不少疣猪、林羚经过小屋,还有成群的舌蝇,唯独没有貂羚造访,弗朗茜的弓架在墙上没有动过。11个小时后,空等一天的弗朗茜不得不踏上吉普车返回驻地。
“你不会每次都赢得了它们,”导游福尔说。“大部分时候,输的都是人,”弗朗茜说。
8月5日,动物保护组织在美国内政部办公楼前抗议,呼吁全面禁止猎杀狮子、禁止海外狩猎战利品入境。
(来源:新华网)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