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上海博物馆新展出五件佛教石刻造像,展期2年

发布时间:2019-08-07 09:06:14作者:心经结缘网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馆 摄影 朱琳
昨天,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馆新增展出五件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佛教石刻造像,分别为东魏一佛二菩萨石像、西魏弥勒佛石像、北齐佛石像、北齐双思惟菩萨石像、唐代文殊菩萨石像。据悉,该新增五件佛教石刻造像将在上博古代雕塑馆展示2年。
此前,上博曾多次向收藏有佛教造像特色的博物馆借展佛像精品。例如自1997年起,曾先后四次分批向青州博物馆借展著名的青州佛教造像;2010年向故宫博物院借展著名的河北曲阳佛教造像。这次借展是与故宫博物院在这方面的再次合作。
此次展出五件石刻造像中,东魏一佛二菩萨石像、北齐佛石像、北齐双思惟菩萨石像、唐代文殊菩萨石像均为1953年出土的曲阳佛教造像。1953年,河北省曲阳县南关农民在家中挖菜窖时,无意中发现了佛教石刻造像埋藏坑,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宋代以前的寺庙遗址和两个埋藏坑,共出土2200多件石刻造像及残件,后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这批佛教造像时代跨度自北魏至唐代近300年,尤以东魏、北齐与隋代的造像居多,雕刻手法多样,平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各种技法都极为精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佛像雕塑的遗存,并与成都万佛寺遗址、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和河北邺城佛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一起,并称中国佛教考古史上的“四大发现”。
展品中另外一件西魏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弥勒佛石立像,则是故宫博物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征集的传世品。西魏朝延续时间短暂,留存的佛教传世品相应稀少,此件造像雕刻繁复、精致,是难得一见的西魏石刻佛教造像精品。
文物介绍:
1.一佛二菩萨石像
东魏公元534-550年)故宫博物院借展
主尊佛像脸形方硕,水涡纹发髻,着上衣搭肘式佛衣,像高63厘米。此像极具特色的背屏雕刻圆形头光,内刻莲瓣、同心圆和缠枝莲,周边雕刻火焰纹,两侧线刻有身向内转的胁侍菩萨,其椭圆形头光具有透视效果。背面刻思惟菩萨像以及礼佛的供养人像,供养人像旁有长方框,内原应书写供养人姓名。
2.弥勒佛石像
西魏大统九年(公元543年) 故宫博物院借展
弥勒佛面相饱满,发髻光素,上身着露胸通肩式外衣,内露中衣打结,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两边的弟子、缘觉和菩萨,立于双龙所吐的莲花座上。在舟形大背光上,佛的圆形头光以莲瓣纹和莲花纹装饰;头光外饰火焰纹,顶部为双龙护塔,下刻六个飞天。在佛教造像中,宝塔为弥勒佛或弥勒菩萨的标志。(1954年征集)
3.佛石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故宫博物院借展
佛像面带微笑,圆形肉髻,桃形头光。菩提树背屏只剩右侧树干及盘绕的龙身。造像凹形底基座的雕刻极为考究,中间为精美的博山炉,炉上有二化生童子,炉下两傍为狮子托护;狮子上部各雕刻二供养人跪拜,最右侧为合掌施礼的菩萨和手持金刚杵的力士,由此可以想象左侧相对而立的菩萨和力士像。
4.双思惟菩萨石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故宫博物院借展
极具特色的河北曲阳双思惟菩萨坐像,主要流行于北齐中期和隋代。菩萨头戴三叶花曼冠,样式相同、相对,半跏趺坐,背后为菩提树背屏,背屏前有二柱接抱厦,两侧立胁侍菩萨,内手持莲蕾。基座前雕刻化生童子托博山炉、弟子像、护法狮和力士像。
(思惟菩萨代表了弥勒菩萨,体现北朝对弥勒信仰的兴盛)
5.文殊菩萨石像
唐(公元618-907年)故宫博物院借展
唐代的文殊菩萨骑狮石像,留存较少。此尊菩萨头戴花幔冠,高挽发髻,脸形丰满、秀美。结跏趺坐于仰莲圆座上。圆座置于狮背之上。狮子的大体造型和佩饰以及左侧高浮雕的狮毛表现,确认造像为文殊菩萨。在故宫博物院留存的240多件河北曲阳造像精品中,文殊菩萨骑狮像仅此一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