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2500多年以前,悉达多太子为了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理,而放弃了王位,毅然决然地剃除须发而成为一名修行的沙门。然而,经过数年的寻师修道,却未能发现真正解决人生痛苦之真谛。最后,他接收了牧羊女的供养,并在恒河中洗净肮脏的身体,在菩提树下静坐。并在月圆日夜睹明星而开悟;由此,伟大的佛陀诞生了。佛教从那时起而流传至今,度化了无数苦难众生。佛陀是与其他宗教教主所不同的,他出生在人间,成长在人间,成佛在人间,弘法在人间。佛陀的教法是佛陀亲自经验,并从他的经验所流出的。所以说佛陀的教法是佛陀自己亲证的,并非是凭空杜撰的。佛弟子在听了佛之教法后,依佛之所教而去如法修行,最终会证入涅盘,远离痛苦。
在《亚洲的宗教》(Religions of Asia)写到:
“佛教是为了教育那些生病的众生,而佛陀就像一个治疗师(医师)。就像一个博学的医师一样,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治疗不同的病,佛陀给不同根机的众生用不同的教法。就如同治病的药物一样,它们之间虽然不一定有关连,但如果能对症下药,所有的药都可以将病人带向健康。因此,虽然佛陀的教法有时好像矛盾的,但只要在正确的时机针对正确的物件,每一种教法都可以有效的带领众生得到解脱。”(Fenton, 103)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教能传遍全亚洲,并且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而今天的佛教更是传播到亚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
在当今的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们知识礼富。人们也已经超越了那种过去求神拜佛的阶段,进而寻求知性的佛法,希望佛法能给他们的生活,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同的感受,让人们的人格能得到升华,让这个世界能更平静、安宁。因此很多人越来越认识到佛法带来的益处。可是因为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经典,浩翰无比,让人眼花了乱,不知从何下手,从而使很多学佛者失去了动力,与佛教渐行渐远;又或成为一些人高谈阔论的物件,这也形成理论与实践脱了钩,形成各自为阵的现象。如美国,因为自由的关系,什么样的宗教都可以在此注册登记成一个团体,故而美国就有很多新兴的所谓的佛教组织。什么仁波切、尊者、上师一大堆,让人分辨不出真实的佛教;而因为这些所谓的佛教组织,都自创了一套所谓有传承的修行体系,而吸引了不少信徒以为那是真的佛教。而真正的大乘佛教组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却做得不够,尤其在自身定慧的培养殊为不足,这也导致大乘佛教徒在弘扬大乘佛法时,少了份力量。所以在实践大乘佛法时,更应注意实修,即定慧的培养,而不是空谈理论,那样是与佛陀的教法相悖离的。
深刻反省
我们身为佛教的弟子,时常为自己是大乘佛教的弟子而洋洋得意,亦或为自己能谈玄说妙,谈空说有而自以为是。可往往是高谈阔论而实无修证,故太虚大师说到:
“我认为中国佛教(大乘佛教)衰败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大的病源则为空谈大乘不重实行。行为与教理完全脱离关系。”(太虚大师,30)
而纵观我们批评的小乘佛教,他们的弟子“对内则深研教理,笃行戒律……,对外则广作社会慈善、文化、教育宣传等事业,以利益国家社会及世界人群,表现佛教慈悲博爱的精神。所以说他们所说虽是小乘法,但所修的却是大乘行。”(太虚大师,28)
虽然这几年,中国大乘佛教开始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但是与佛陀知行合一的本怀还差之甚远。知者,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应该是智的培养。只有以理论上的知而培养出心灵上的智,才能使我们在实践四摄六度万行时,做到如说而行,如行而说,而不是口头上修行。如说水不能解渴,真正饮水才能解渴。可惜现代很多所谓的学佛人不理解佛陀的本意。佛陀的本意是我们要认识苦,然后结束苦。但不仅仅我们个人得解脱,更要助他人离苦得乐。我们应该以理论之佛法来指导实修----智慧之培养,然后再依智慧为基础,去实践大乘佛法。但现在经常出现一种状况:研究理论者批评实践者缺少智慧盲修瞎炼;而实践者又说研究理论者是空谈。殊不知,知与行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翅,缺一不可。缺一则会失去准确的方向。佛所说的解行合一不正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吗?若无智慧的基础,那实践的行为也可能落入偏差,甚至走火入魔;而若没有实践的智慧,那理论也可能落入空谈与戏论了。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而理论(智慧)又是指导实践的基础。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