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实相”之说起于道安

发布时间:2019-08-22 09:08:17作者:心经结缘网

内容摘要:中国佛教中“实相”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与鸠摩罗什的翻译和僧肇的著作密切相关。道安与“实相”一词的创生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断言:“在早期般若译籍中,没有‘实相’这个概念。据史书记载,道安著有《实相义》和《性空论》,因其早佚,内容无从详知,根据汤用彤的推测,《性空论》可能是《实相义》的另一个名称。鸠摩罗什译经中的“实相”一词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正是鸠摩罗什在翻译中观派的佛教典籍中开始大量使用“实相”一词的。他把印度佛教中观派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介绍进来,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繁荣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波及他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鸠摩罗什的思想对僧肇的影响以及僧肇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

“实相”之说起于道安

关键词:佛教;因缘;僧肇;学说;实相义;翻译;六家七;道观;空论;缘起

作者简介:

鸠摩罗什译经中的“实相”一词

“实相”之说起于道安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正是鸠摩罗什在翻译中观派的佛教典籍中开始大量使用“实相”一词的。他把印度佛教中观派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介绍进来,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繁荣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波及他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什译佛典中不仅大量采用了“实相”一词,而且史料还记载鸠摩罗什本人也曾经为秦王姚兴著过唯一的一部系统的著作《实相论》二卷,可惜此书已经佚失。

罗什译经的中心是龙树系的大乘中观空宗,而这一派的理论不外缘起性空、般若智慧和实相涅槃三者,贯穿于其间的方法则是二谛一体的中道观。“缘起性空”,是说诸法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是空无自性的,这才是诸法万有的真实本质,亦即诸法的实相,任何只看到空、看不见实相的见解都是错误的。吕澂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曾考察过印度十进位的产生和“0”的引用,认为这个“0”与中观派“空”的用法非常相似:似有而无,似无而有,总之,它是实际存在的。上升到哲学和宗教,它就不是一般人依靠“肉眼”所能够认识的,而要依靠般若智慧,即用慧眼、法眼、佛眼来体认、洞照诸法的真谛,因此,隐藏在佛教认识中的是对诸法实相的默认和追求。当然,这一切无不是为了成佛,但在中观派看来,成佛(涅槃)就在于体认出诸法的实相,而不必离开世间。而体现在上述理论中的方法则是中道观,《中论·观四谛品》中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就是中观派有名的“三是偈”。此外,诸法万有还有“各各相”即“别相”,即一种“假名”,是概念上的表示,它们不是终极的实在。诸法是非有非无、同时又即有即无,这才是真正的实在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随因缘而起、寂静,不能用言语分别,不能用概念亲证,没有差别性,这就是实在的本质,此即《中论》所要揭示的核心。至于《十二门论》《百论》,更着重于破邪显正的方法,究其精神实质,亦不外《中论》。罗什把这种实在用汉语“实相”一词表示,大量地运用于翻译中。

由此可见,鸠摩罗什的大乘思想与“实相”的相互契合处最为明显。正由于此,后代有人把罗什的思想定名为“实相宗”。“实相”可以说是罗什思想的核心所在。

鸠摩罗什的思想对僧肇的影响以及僧肇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明末智旭在其所著《阅藏知津》的“凡例”中将僧肇和慧思、智顗尊为“玄宗之始”,这至少说明了僧肇对于天台宗的影响。实际上,也正是天台宗详细论证了“性具实相”的思想,并诠释了三谛圆融、一心三观等颇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华严宗则进一步依据如来藏思想揭举出“理法界”等四法界学说,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从而提高了佛教哲学的理论水平。经过鸠摩罗什的翻译和僧肇的解释,实相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核心命题之一。后经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初步完成了从“实相”到“理”的转换,为程朱理学进一步思考宇宙人生的本质奠定了思维基础。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