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广东讯2014年2月13日,中国唯一一座以佛冠名的地级城市广东佛山出版发行了《佛山佛教》一书,该书梳理了当地佛教文化资源,力证佛山并非无佛,且颇具佛缘,官方更提出要打造佛教文化高地。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冯胜平主任,《佛山佛教》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文明等人出席首发式,并解读了长达两年研究之久的三大重要学术研究,以及向世人揭开了佛山与佛教发展的真实历史。
佛山市长刘悦伦、副市长麦洁华以及省、市民族宗教部门负责人见证了此书首发。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冯胜平分享了三个重要研究结论:一是佛山是佛教进入岭南的初地之一;二是佛山之名源于佛教,首个传经者昙摩耶舍是菩提达摩的大师兄;三是佛教文化与佛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发展。
外界常言“佛山无佛”,作为回应,《佛山佛教》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佛山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对佛文化资源及其价值进行相当完整地挖掘和梳理。佛山官方称,此书的发行是佛山佛教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对于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意义重大。
事实上,这个以“佛”为名的城市里,“佛文化”无处不在。在佛山民间,禅修班、佛式婚礼如今备受白领阶层的追捧。佛山仁寿寺、南海宝峰寺等佛教庙宇常年香火鼎盛。
佛山之所以名为“佛”,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剡宾国(现克什米尔境内)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来到季华乡塔坡岗建佛寺、传佛教。随著时间推移,塔坡岗上的寺宇倒塌。到了唐朝贞观年间,乡民从塔坡岗上掘出三尊铜佛,从而认为此地乃佛家之山,遂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去年底造访广东佛山时便感慨道:“在中国,寺庙、佛像很多,以佛命名的,只有佛山。”当时他还赠送为仁寿寺题字后制作而成的牌匾给佛山。
仁寿寺是佛山清代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佛山方面寄望仁寿寺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佛山市政府已出台改造提升仁寿寺的构想,并将在寺内重塑三尊佛像。
记者了解到,佛山仁寿寺重建项目目前已通过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预计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重建方案提出,仁寿寺往北通往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往南通向珠三角地区“诸庙之首”的祖庙。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