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5月2日,是文革后西安兴教寺第一任方丈常明法师圆寂纪念日。1958年,常明法师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遵从党和政府的安排并由周总理批准,入住长安护国兴教寺主持法务。当时寺宇凋敝,僧众稀少,兴教寺仅三位僧人看守古寺,常明法师不遗余力维修殿宇,庄严圣像,耕地种菜,自食其力,并留心收集散落于民间荒寺的佛教文物,一大批石碑、经书、法器、佛像在法师的精心保护下得以流传至今。守护佛教文化遗产,老法师居功至伟。如今,兴教寺法难当前,常明法师弟子、兴教寺僧人南山听梦感慨万千,他在恩师忌日这天写道:殷切祈祷老和尚慈悲加护兴教寺祖庭能度过此一劫难,还出家人这片清净的修行空间,兴教寺平安了,才能 护国 !
静静的大师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南山听梦)
兴教寺法会(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南山听梦)
兴教寺前被推平用于修建停车场的麦地(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南山听梦)
兴教寺为雅安地震启建护国息灾水陆法会(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南山听梦)
兴教寺遭遇法难,师祭日倍念师恩
现在是2013年5月2日凌晨零点一刻,时间到了恩师常明长老圆寂4周年忌日,心里感念着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的话语,无法入眠。 感恩师父锤炼了我们修行的意志,而恩师已然离我们远去了。 驱僧夺寺 的法难降临了,我想问: 师父,我们该怎么办?师父,我想您了!
千秋护国兴教,兴教寺的位置和来历
陕西省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南郊终南山和潏河的北面,居少陵塬之南的半岘上,距古都数几十里,是西安风景最清丽,文化最繁盛的近郊。所谓 得仁山智水之钟毓,聚英雄硕彦之流觞 。历史上,护国兴教寺,曾被称为 慈恩塔院 、 兴教寺 。唐宗章二年,即公元669年,从白鹿塬迁来的玄奘法师的灵骨被安奉于此,因搭建寺,称为 慈恩塔院 。唐中宗(705-710)为玄奘大师亲制影赞,谥号大遍觉法师,塔称大遍觉塔。唐肃宗(756-761)拜谒玄奘法师时,题塔额 兴教 ,随之寺院亦称兴教寺。玄奘法师安奉兴教寺以后,开耀二年(公元682年),奘门嫡系高足窥基法师圆寂,陪葬玄奘塔右。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后人于长安丰德寺东岭,迁园测法师骨骸陪葬玄奘法师塔左。左右二塔曰: 慈恩 西明 。三塔形成 品 样,所谓日斜山字。
百年中兴追风,玄奘法师及文化影响
一个人如果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发展,就必须有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形象。玄奘法师对世界佛教的影响,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不过,历史的风云变幻,让我们很难拥有系统而具体的材料,去准确地把握历史事实。研究兴教寺与玄奘法师的影响,我们只能借助零碎的历史资料了。
汤用彤先生曾经指出: 综计奘师相从之人物,非惟集一时海内之硕彦,且可谓历代佛徒之英华。 法师之教,声及外国矣。 我们这里以兴教寺百年中兴的壮举,窥探沧海一粟,不论缁素,不论华夷,不论国共,始终以玄奘法师为精神内核,以兴教寺为活动中心,以中兴为目的,实践着人间佛教的构想,追风玄奘,也塑造了百年来兴教寺缁素新的爱国爱教的宗教热忱。
兴教寺是东土法相唯识宗,两代三祖的塔院。在唐代法相唯识宗是一支皇家宗学,只有皇室和高级士大夫才有机会接触的宗派。修学条件的局限,玄奘法师的教化和文化影响是否减弱?从当时和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减弱,不但影响了当时,还影响了后人,直到我们今天的文明建设。玄奘法师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是宗教上的,也是学术上的;不仅是文化上的,也是人格上的。玄奘法师直接继承印度的唯识宗,完成了唯识宗主要经典的翻译,和其嫡传弟子窥基法师建立东土唯识宗,被奉初祖和二祖。在翻译经典过程中力求 信 达 雅 和 五种不翻 的信条,今天的翻译家还在遵守和追求。玄奘法师在把梵文经典翻译成唐韵的同时,也翻译了中国传统的经典,如《老子》,这是中国典籍第一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也是中国人主动向外介绍我们的文明。同时玄奘法师口述的《西域记》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民俗等多面的文化典籍。
玄奘法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多角度。精神和人格上的影响更大。玄奘法师结束十七年的留学生涯,(公元645年)回到大唐谒见太宗李世明。太宗曾观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还朝。法师力陈 终生弘道 。太宗又请随驾东征,法师以违背戒律而辞。如此诸类,可圈可点的事情很多,这些直接影响了历来的优秀知识分子,他们或现黄老,或入仕途,或治西学,在中华文明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抱定宗旨,孜孜以求成为文化苦行僧式的大乘菩萨。如章太炎,赵朴初,朱庆澜等等。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就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敬爱师长。将 抱定宗旨 置于首位,这应该是玄奘精神千年后的遗风。
史海钩沉,民国时期的兴教寺
五代至宋元明清, 王气东移 ,关中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渐次衰落,陕西佛教也是如此。尤其明清时代,陕西佛教基本上呈现抱残守缺的状态。清同治年间兴教寺毁于兵火,延至民国初,但留三塔孤立在少陵塬畔。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初,陕西佛教界派李桐轩居士赴汉口,礼请太虚法师赴陕西弘法,太虚法师时正忙,遂推妙阔法师代劳。妙阔法师到达西安,在陕西佛教会宣讲《大乘起信论》,开近代外省法师在西安弘法之先例。讲经圆满后,以陕西佛教界护法居士康寄遥、路禾父等之挽留,恳请他留在西安弘化,并聘请他为西安兴教寺住持。妙阔法师于晋山升座后,在西安佛教善信护持支持下,重修殿宇,修建五楹法堂,再整寺院,宣讲《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
后来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三年里,妙阔法师,在朱庆澜将军,康寄遥居士资助下,重修兴教寺。民国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程潜先生来陕,再次昌缘,并经民国政府批准,改寺名为 护国兴教寺 蒋介石及其大元,地方长官一同捐款修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山亭。购置土地等。兴教寺重修碑记载 蒋介石亦曾来兴教寺。 或倡修周陵以振兴中国文化,或倡修茂陵以表现中国民族尚武精神,皆示国人以反本自奋为救国图存之地 。 又出其余力,倡修慈恩塔院,盖以佛法救正人心,拨乱反治之本原也。 由于有以上政治目的,所以才大兴土木,重修兴教寺。完成了中间大殿和法堂奉佛,东边经楼奉法,西边塔院供养祖师的格局。妙阔法师不但在唯识宗学方面发玄探微,并和其弟子创办冬学,满足穷苦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其中,1923年11月23日,康有为朝拜兴教寺,并书写 兴教寺 牌匾一块,现在还挂在大雄宝殿东边。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太虚大师在南京毗卢寺成立中国佛学会,妙阔法师代表陕西佛教界赴南京参加成立大会,会中议决成立 佛教工作僧众训练班 ,太虚法师请妙师留在南京,于僧众训练班任教。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陕西佛教界促请妙阔法师回陕西,是年十二月,老法师应慈恩寺之聘移住慈恩寺,担任慈恩宗副宗长及慈恩佛学院教学部主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老法师发表抗日声明,谴责日寇侵华罪行,呼吁人民和僧伽应积极参加抗战。在八年抗倭战争期间,老法师曾多次举行过护国息灾法会等佛事活动,祈祷抗倭战争胜利,追悼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十月康寄遥和杨虎城将军邀请太虚法师来陕讲学,成为民国时期陕西佛教振兴历程中最为光辉的的一页。十三日太虚法师专程来兴教寺礼玄奘,窥基,园测三塔。十六在寂园 康寄遥宅邸,开慈恩宗寺创立大会,太虚大师被选为宗长,妙阔法师担任副宗长。太虚法师在陕弘法主要讲的还是法相唯识学,使西安佛教界出现了自唐朝末年以来少有的崭新气象,一时义学得到了宣讲。十二月初太虚大师南还,妙阔法师和康寄遥,朱庆澜积极在慈恩寺创办了慈恩学堂,后来迁到兴教寺进行办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虚大师命陕西康寄遥居士和妙阔法师,在大兴善寺成立 世界佛学苑巴利三藏院 ,自任院长,由妙阔法师担任副院长,实际负责院务。民国三十四年在西安大兴善寺设立巴利三藏学院,特聘善归法师专讲巴利文,太虚法师和妙阔法师为正副院长,康寄遥与杨叔吉、高培支等人为兼职教师。
上述一系列僧伽学校为陕西培养了一批近代学僧,沟通了陕西佛教与全国佛教的联系。
康寄遥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也尽力为之。他曾担任华洋义赈会陕西分会会长、华北慈善联合会主任监事等职,长期主持陕西赈济工作。他所主持的佛化社既是一个佛教居士团体,也是一个佛教慈善机构,曾兴办百善成就会,社内还附设有医药室及育幼园、贫儿园等,收容各地孤儿;与佛教会合办难民收容所,收容大批难民;灾荒年份,还经常派人到灾区施粥饭、施种子。
妙阔法师俗家姓魏,名玉堂,出家后法名慧福,号妙阔。山西省五台县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妙阔老法师为陕西省佛教会理事长。日寇侵华战败无条件投降,我国抗战胜利后,老法师到终南山圆光寺闭关三年。1950年后,老法师仍热心于佛教事务,并且带头在大兴教寺实行农禅并举。他曾被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及中国佛教协会理事。1960年冬,妙阔老法师因病圆寂于长安县香积寺,世寿八十二岁,戒腊六十二夏。老法师品德高洁,道行颇深,为四众敬仰。他不仅精通诸宗,讲经弘法,而且多才多艺,善文工诗。
民国时期,兴教寺前后重修五次,佛教革新思想不断深入。在近代西安佛教复兴运动中,以太虚法师为旗帜,以妙阔法师、康寄遥为先锋和实际领导核心,以兴教寺为基地,以陕西文化名流和国民党部分政要为队伍,进行了一期轰轰烈烈的佛教革新与僧伽教育运动。这一时期的佛教活动或赈灾、或建寺、或兴教、或爱国,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安佛教界以民族大义为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战活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妙阔法师发表抗日声明,谴责日寇侵华罪行,呼吁人民和僧伽应积极参加抗战。同年8月12日,康寄遥发表了《佛教徒怎样抗敌》,主张佛教徒应该以佛教教义,积极参与救护,慰劳,募捐和宣传等各项抗战活动。后来又出版刊物,组织佛光纺织厂,为抗战提供布匹等。在八年抗倭战争期间,妙阔法师曾多次举行过护国息灾法会等佛事活动,祈祷抗倭战争胜利,追悼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妙阔法师和康寄遥等这一爱国壮举,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也成西安佛教复兴的重要原因,最终使兴教寺成为民国时期西安南郊建筑最为严整和宏大的寺院。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