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明尧: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禅

发布时间:2019-09-29 09:08:18作者:心经结缘网

河北禅学研究所明尧居士(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为纪念为我国佛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 生活禅 倡导人净慧长老,2013年9月12日,北京大学宗教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 净慧长老与生活禅 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四十余位佛教学者齐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会议厅,研讨净慧长老的佛学思想以及当代佛教的新面貌。研究会期间,河北禅学研究所明尧居士发表了题为《关于 生活禅 的定位的问题》的论文,论文从佛法与历史的维度,给 生活禅 作一个更准确的定位。论文节选如下:

明尧: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禅

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在整体上走向衰落,到了清末、民国年间,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佛教的挤压和国内政治对传统佛教剥夺之加剧,这种衰落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垂死中的中国佛教,一大批佛菩萨纷纷化现于世间,为病危的中国佛教寻找起死回生之对策。这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当推太虚大师。

明尧: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禅

太虚大师率先提出了 人间佛教 的口号,主张佛教要兴盛,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并大声疾呼要改革教制,加强僧团建设和僧才的培养,组建中华佛教总会,以提高佛教的整体自我保护能力。因为特殊的历史条件所限,太虚大师所提出的振兴佛教的理念未能变成现实。尽管如此,他所提出的 人间佛教 思想却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去不断思考和探索。这一思考和探索一直延续到现在。

净慧老和尚的生活禅修行理念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落实人间佛教,实际上就是要在传统佛教与现实的社会人生之间、佛法与社会大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架好这座桥梁,把传统佛法的精神导入现实生活,导入公众的心中,把它真正地变成 净化人心、和谐社会 的正能量,至少先要从理论上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找到佛法与现实人生发生关联的契入点、结合点。

到目前为止,谈到人间佛教的落实,人们很容易想到 慈善 ,好像只有 慈善 才是佛教与社会现实发生关系的唯一有效的通道似的。慈善固然可以拉近佛教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但是,慈善并不是佛教的核心功能,并不能代表佛教的全部精神。佛教的主体功能还是集中精神层面上,即净化人心、和谐社会。通过宣传佛法,改变世人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健康而正确的世间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佛法人格化,这才是佛教持久发挥其 净化 功能的最根本最坚实的着力点。

其次,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方法上将如下几对关系圆融起来:成佛与做人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做人与成佛这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出世和入世之间的融通性);生活与修行的关系(如何将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其理论根据和方法是什么);宗门与教下的关系(如何确立宗门与教下之间主伴相资、正助互显、彼此增上的圆融关系);契理与契机的关系(如何为不同根性的人提供适合于他们各自修行的有效方法,真正做到 门庭广大 );当下解脱与究竟解脱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现前一念功夫上的解脱是究竟解脱的根本);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如何把个人的觉悟和解脱与大众的觉悟和解脱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实际上就围绕这几对关系展开。这几对关系如何没有打通,佛教是无法长期有效地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去的。

第三,要找到一种能够会三乘归一乘、会权归实、具有圆顿统摄品质的修行法门作为立足点。

中国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除此之外,还有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诸多的宗派法门中,我们应当选择何宗何派作为我们的立足点,才能有效地圆通上述七对关系以及各宗各派之间的关系?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个修行法门做为立足点,那么,从修证的角度来看,人间佛教实际上就成了一种人生哲学,它的宗教性就没有了根。这样的话,人间佛教是不可能长久生命力的。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修行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解决人间佛教在理论建设方面所面临的这三个问题。

在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和完善过程中,有三个人物,对净慧老和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是六祖慧能大师。六祖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免角 ,这四句偈可以看作是生活禅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是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表明,走佛教的人间化道路是中国佛教的希望所在;离开了现实社会人群,佛教只有死路一条。

三是虚云和尚。虚云和尚 四根一本一枢纽 (四根是指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条大根 修证之根、戒律之根、经教之根、现实之根,一本是指振兴汉传佛教要从振兴禅宗入手,振兴禅宗是振兴汉传佛教的根本,一枢纽就是要充分发挥禅宗祖庭的核心地位和向社会大众布教的辐射功能)的佛教振兴理念,为复兴汉传佛教指明了下手处,那就是要抓住禅宗这个根本,同时要重视经教、戒律和真修实证,积极地关注社会人生。

正是在充分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净慧老和尚的生活禅理念,成功地将成佛与做人、出世与入世、生活与修行、宗门与教下、契理与契机、当下解脱与究竟解脱、自利与利他融为了一体,在佛教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这座桥梁的切入点是,引导公众按简单、自然、纯净的方式去生活,按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去为人处世,把佛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将佛法人格化,从而实现净化人心、和谐社会、建立人间净土的目的。

这座桥梁的立足点是,抓住禅宗在汉传佛教中的主体地位和禅宗在整个佛法修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现成的汉传佛教之修行宗派中,唯有禅宗具备这种圆顿统摄的品质,它立足于自性观(佛性论)、菩提心和般若见,能够融通人天乘和大小乘思想,摄一切法门,会权归实,摄三乘归于一乘。

生活禅理念正是借助禅宗的这种圆顿见地和信心,有效地消解了成佛与做人、出世与入世、生活与修行、宗门与教下、契理与契机、自利与利他之间的对立,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裂的整体。

生活禅 理念中的 生活 二字,是对以六祖慧能大师为代表的祖师禅 触目是道、即事而真 的修证理念和太虚大师 人间佛教 思想的继承和落实; 禅 字,是为了凸显禅宗在整个汉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用来融通出世与入世、生活与修行等诸多关系的理论依据。 生活禅 之所以被称作是一种 修行理念 ,是为了表明生活禅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用功方法,它立足于宗门的圆顿见地和信心,对一切修行法门都是开放的,包容的。

生活禅是继承中国佛教优秀传统的产物,并不是另起炉灶。生活禅对汉传佛教两千多年来所形成的历史格局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中国汉传佛教的历史格局可以表述为:以禅为心,以教为言,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生活禅的理念正好继承了这一格局:它立足于禅宗的圆顿见地和信心,融禅、教、律、净各自的修行方法于一身,正助相资,主伴互摄,互相增上。禅、教、律、净,其下手处虽然各异,但在见地和信心上,都强调趋于圆顿,在功夫上,强调圆成于当下一念。这是生活禅最为殊胜的地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