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法华经》译本之争 彰显大众阅藏活动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10-15 09:07:31作者:心经结缘网

编者按:近日,在汉藏两地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藏传佛教僧人索达吉堪布,因增改大乘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却依旧署名 鸠摩罗什译 ,并作为讲法教材印行流通而引发轩然大波。部分汉地法师认为,离经一字即为魔说;会集(增改)佛教经典的行为历来为古今高僧大德所痛斥,是严重破坏佛教正法甚而远期影响等同灭法。索达吉堪布其后发表声明,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能力、有责任会集《法华经》,并说明所会集内容皆有出处有据可查。随即引发更多汉、藏佛教法师、居士等四众弟子更为广泛的参与讨论,成为近期佛教最热门话题。2016年7月8日,索达吉堪布发表最新声明,称将不再宣讲、流通会集本《法华经》。凤凰佛教作为专业佛教媒体平台,深感此次讨论意义重大,是新时期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一次理性、互信、良性、公平的法义辨析,对于佛教四众弟子明辨法理、修学佛法都有十分重要的助益。为此,凤凰佛教即日起将陆续编选部分讨论文章进行刊发,也欢迎不同看法、不同观点的文章投稿(yufw@ifeng.com)

佛教护法韦驮菩萨(资料图)

《法华经》译本之争 彰显大众阅藏活动的重要性

《法华经》译本之争 彰显大众阅藏活动的重要性

作者:释道法(河北佛学院)

引言:《法华经》译本之争的本质

《法华经》译本之争 彰显大众阅藏活动的重要性

前段日子,持续十数日的《法华经》译本之争,藉助新媒体的传播效应,弄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事情虽暂告停歇,无论是参与讨论的双方,还是双方的支持者,并没有达成共识。问题症结仍在,难免再起风波。

俗话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表面上看,是索达吉堪布依藏文本《法华经》对鸠摩罗什汉译本作 调整 ,并作了增添,却仍署名 鸠摩罗什 。有学人以为,从学术上讲,顶多算是不严谨,汉传佛教诸法师严厉批评,甚至上纲上线,未免小题大作、矫枉过正了吧!就是从所谓学术立场来看,笔者凭借有限的佛教历史知识,大致判定,这场《法华经》译本之争之所以发生,根源在于,索达吉堪布的 调整 冒名之举,起码是对汉传佛教历史传统的不尊重。如果从在教言教的立场来看,更是动摇了汉传佛教赖以维系法运、传承法脉的根基,诸师奋起捍卫,发乎情,顺乎理,实属绝地反击!

佛法是佛陀馈赠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佛法,身为佛子,责无旁贷,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佛教不同语系、不同传承的佛弟子,理应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担当起弘法利生的伟大使命。但关涉历史传统、法脉传承等重大问题,弘法者还是要禀承相互尊重的原则来谨慎行事,即使一时酿成激烈的僧诤,只要心存佛法,尊重传承,仍可不失和合。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理清历史进路,借鉴历史经验,在充分尊重历史传统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弘法模式,普及佛法知识,走上觉悟之路。就目前的佛教形势来看,大众阅藏就是沟通 传统 与 现代 、兼顾知识与信仰的可贵尝试,反响良好。

一、 本佛宗经博约重行 的根本传统

佛法传入中国,由安世高、支娄迦谶、竺法护、昙无谶等汉译佛经作为根本,流传滋养,佛教读经运动逐渐展开,东晋道安法师努力综合整理,依据佛经抉择佛法要旨,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实叉难陀、义净等三藏的译经不辍,佛教读经运动更加普遍深入。民众读经既多,渴望修禅。在民众需要的推动之下,与读经运动相伴产生的禅法运动流派纷呈,融汇淘汰,最终形成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及净土宗等 即教即禅 的中国佛教主流宗派。

太虚大师将中国佛教主流的特质概括为四种,即: 第一种特质是 本佛的 ,自道安以来的中国佛教代表人物,如慧远、智者、贤首、慧能等,都是直本于佛。如道安倡以佛姓为姓,一切以探本于佛为宗。基于这种原因,所以第二种特质就是 宗经的 ,他们都以无上正等觉者金口亲宣的经典为根据。因为经的浩繁,所以他们都得博览全教而约取要旨,故第三种特质是 博约的 。如道安博览众经而综理经录,天台、贤首的博综一代时教而为判摄,都是这种表现。最后,他们的第四种特质是 重行的 ,他们在博览中提出的一种心要,就成为实践行门,或净业或禅观,作为自行化他的修证法门。 (释太虚:《论中国佛教史》)

率直而言,中国人经由数百年的佛法学习,综理融汇,继承创新,最终形成了 本佛、宗经、博约、重行 的特质,千年相续,世代相传,是为传统。在汉传佛教的传统中,佛经的重要地位,无须多言。

惑乱汉译佛经,就是断汉传佛教的命脉。谁乱统胡为,谁就会遭到汉传佛教界护教者的公开声讨和一致反对。这可不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家庭琐事,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汉传佛教界在大是大非上还是有共识的,任何投机分子都不要心存侥幸!

二、译本优劣与历史选择

据历代所撰佛经目录可知,汉译佛经,有单译、重译,重译之中,有同本异译,有异本异译,乃至一部佛经重译达十次以上,亦不罕见。

单译姑且不论,至于重译佛经,译本优劣,自古难定。若按佛经汉译的历史进程而言,初期经验缺乏,译语译风各异,后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则,建立译场,集众共译,译文质量后胜于前。例如,般若经的翻译,汉代所译的《道行》,西晋所译的《放光》,东晋所译的《大品》,代代转胜。若就翻译的风格来说,实难论其优劣,如鸠摩罗什偏重意译,玄奘偏重直译,二人皆译《金刚经》,各有优点。

至于重译本中,哪一种译本流行于世,固然与译本的优劣相关,但情况极为复杂,如译者的地位与影响,朝廷的推崇,主流宗派的推广,民众的接受程度,凡此等等,真相难明。概而言之,这是历史的选择。

就拿这次所热议的《法华经》来说,鸠摩罗什的译本初出,江南传本不全,后来经过补治,却成为最流行的一个译本,尤其是主流宗派之一的天台宗据之建立教观体系。隋代阇那崛多与笈多共译的《添品法华经》虽号称周全,也未能流行。若今时弘扬天台宗,讲说《法华经》,理当尊重此宗的千年传承。若不打弘扬天台宗的旗号,有人要讲《正法华经》《添品法华经》,也未尝不可。有人要汉译《法华经》藏文本,依之讲说,也未尝不可。若依藏文本,援《添品》, 调整 增益,仍署鸠摩罗什之名,则绝对不可。一则污蔑鸠摩罗什,二则破坏天台宗的传承,三则破坏汉传佛教的传统。若不严厉声讨并责其收回 调整 本,事实上会造成《法华经》罗什译本真伪并存,鱼目混珠,此风一开,遗害无穷。

鸠摩罗什译本虽经补治,补译者法意、法献、玄奘等,及勘据《正法华》续安〈提婆达多品〉的慧思禅师等皆是教界公认的大德高僧,但也仅限略补其阙而已,千年以下,皆无异议。

在中国佛教史上,还有一部影响巨大的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初由昙无谶于北凉姑臧译出,传到江南,刘宋高僧慧严、慧观同文士谢灵运等,据法显译《大般泥洹经》重整品目,润色文句,号称南本,昙无谶译本乃称为北本。事后,慧严梦中受责,自知所为不当,欲集僧收回前本,而未能做到,警示后人不可效仿其事。虽然两本并行于世,事实上,还是北本最为流行。由此可知,慧严等人的会集改治,纵使品目周全,文句典雅,也未能广泛流行。

三、大众阅藏与佛法复兴

如前所述,佛法传入中国,以译经开始,形成持续数百年的读经运动,其间大师辈出,学派纷呈。在读经运动中,大众依教奉行,催生持续千年的禅法运动,期间禅师辈出,禅派林立。学派与禅派起承转合,整合融汇,最终形成大乘八宗,构成中国佛教的骨干,四大禅派成为主流。在农业文明时期,以大乘佛法为根本内容、以禅为特质的中国佛教,为佛教文明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因此成为大乘佛法的第二故乡。

自二十世纪末叶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管子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便利的人们自然生发安顿心灵的迫切需要,处处寻觅精神归宿。

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的重要举措。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由释迦牟尼佛开创、历代祖师传承的佛教文明,素以治心之道闻名于世,佛言祖语汇集在历代《大藏经》中,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儒道佛三家共同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尤其是擅长治心之道的佛教,在人心思治的当今时代,又一次受到人们的青睐,佛法复兴的机运悄然到来。

佛教的世系传承虽可因各种原因中断,植根于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传统从来不曾中断。尤其值得庆幸的是,三藏经典具在。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一样能够启迪智慧,安顿心灵,一样能够与古圣先贤心心相印。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当代中国佛教承担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可谓因缘具足、责无旁贷。 (王作安语)

佛陀是最好的老师,故佛言足可依凭,依教奉行,有大利益;历代祖师也都是优秀的老师,故祖语诚恳无欺,依之而行,亦有利益。然而,三藏经典浩如烟海,读通一经一论尚且不易,要读通三藏,自古视为畏途。当今时代,条件不同以往,阅藏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十分必要,理由如下:其一,接受能力,基于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养成的系统性思维,使今天的人们具备系统接受佛法知识的认识能力;其二,三藏易得,佛典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使得人人可信手下载阅读;其三,大众需要,彻底解决精神归宿的问题,做一个有信仰、有精神追求、有文化品位的人,阅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基于如上考虑,我们依据蕅益大师的《阅藏知津》和其他大德的有关著述,去其重复,择其善本,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篇幅从短到长,内容从浅到深,以经为主,兼顾律、论,本着不增不减不改的原则,对三藏内容重新编排,印刷成册,方便阅读。我们的目标是:阅读藏经,人人可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广大众阅藏,倡导读经运动,让古老的佛法火炬重新点亮人人心中的智慧之灯,照亮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人人自尊、自信、理性、包容、达观、平和。人人福慧增长,佛法复兴可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