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无明”这种深奥的佛学概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发布时间:2019-06-12 17:42:09作者:心经结缘网

“无明”是一个佛学概念,既然是佛学概念,那么一定会是很深奥的很抽象的,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是出世间法,而我们的思维定势却是世间法的逻辑方式,所以呢,佛学中的概念总会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反过来呢,对佛法概念高深莫测的成见,也会让我们把所有的佛法概念都人为地复杂化、神秘化。

“无明”这种深奥的佛学概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其实佛经中的佛法,本来就是佛陀为了开导我们凡夫之人而说的,本不该神秘而复杂,以至于让我们听不进去,理解不了。如果凡夫之人都不知所云,那么佛法又如何去普度众生,佛经的存在意义岂不也打了折扣。

“无明”这种深奥的佛学概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当然了,简单与深奥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应的。佛法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深度。从凡夫位来说,只要理解的方向是正确的,不妨先从浅层次上理解。“无明”这个佛学名词也是这样,可以很深奥,也可以相对简单。比如说心经中的无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那就比较深奥了,因为经文中说的是“无始无明”。

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涉及的是十二因缘的内容,什么是十二因缘呢?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无明灭则苦恼灭,要想远离苦恼,就得远离无明,要远离无明,得从认知无明入手。

我们之所以在凡夫位,是因为我们迷绕在无明之中,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迷绕于无明之中的我们是很难清晰地认知无明的。那怎么办呢?那就换个角度吧,对于凡夫位的我们来说,比认知“无明”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无明”。那么我们不必去强行认知“无明”,先弄明白为什么会有无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无明,对“无明”的定义或许自然就水落石出。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无明,或许就能不再无明。

为什么会有无明呢?圆觉经云: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由于我们总是妄执种种颠倒,所以说我们名为无明众生。

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无明,还会无明吗?圆觉经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迷绕于无明之中的我们,正如梦中之人,无明对于我们来说,梦时非无。虽然梦时非无,却也如空中之华,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按照圆觉经所说经义,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无明,就不会再续无明。无明的表现为:见空中华,妄执为有。见空中华的根源在于从无始来种种颠倒。那么“无明”其实就是,把颠倒不当颠倒。本该是颠倒的,却认为是实正的,这叫病者妄执,而这病执,其实就是“无明”。

什么是病者妄执呢?简单地说,就是把幻生当成实有。我们所认为实有的现实,其实如梦如幻。“无明”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略说,其实就是不知如幻妄执为有。我们总把幻生当成实有,是由于我们有“根、尘之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如幻,当能生起出离心。离幻而觉,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非一蹴可成的。要想离幻而觉,就得解开根尘之结,要想解开根尘之结,就得以戒为师,依法修行。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