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庙在布局上与宫殿、官署、住宅相似,所以佛殿也多采用宫殿、官署的主要殿堂形式,即单层长方形的宫室,面阔小者三间、五间,大者七间、九间。佛殿内多为几座佛像并列供奉,或者主要佛像与菩萨弟子同在一殿,所以这种长方形的殿堂也还比较实用。如今留存下来的著名佛殿有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它是至今保存下来最早的两座木建筑之一(另一座也是更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李家庄的南禅寺大殿)。
这座佛殿建于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34米,进深17.66米,殿内沿着后墙设有长达五开间的佛坛,坛上供奉着佛及菩萨像30余尊。山西大同的辽代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和善化寺大雄宝殿也都是这类长方形的殿堂,殿内有佛坛,坛上横向排列着众佛像,在佛坛前有较大的空间供僧侣及佛徒们行膜拜之礼。
我国云南景洪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佛寺大殿,其平面也是长方形,但与汉族地区佛殿不同的是大殿内佛像多为单尊,而且放置在殿的西头,面向东,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是面向东方端坐着的。单尊佛像体态比较高大,所以傣族佛殿屋顶多高耸。
为了打破这种高大屋顶的呆板形象,工匠们在建造上想了许多巧妙的处理办法,例如将屋顶做成歇山形式(即屋顶上面是两面坡顶而到下面是四面坡顶);在大面积的屋顶面上分作高低三段或者五段;在各条屋脊上成排地布置了火焰状和各种兽状的装饰;经过这样处理,使呆板的大屋顶变得丰富多彩,成为佛殿最突出的造型部分了。
随着我国古代泥塑、制漆和冶铸工艺的发展,采用泥、漆和金属制作佛像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佛像的形体也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丰富和复杂。一般的佛殿不能容纳这类佛像了,于是一种体形高大的佛殿建筑出现在佛寺里,这就是楼阁式佛殿。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建于公元984年的一座著名佛寺,观音阁面阔20.23米,分作五间,高22.50米,外观为二层楼阁形式,内部实为三层,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的空井,井内供奉着一尊高达16米的观音塑像。人们进殿,需要仰望佛像,在昏暗的殿中,只有观音的头部明亮,更增添了宗教的神秘气氛。河北承德普宁寺有一座更大的佛殿大乘阁,外观是三层楼阁,阁内供着一尊高24.12米的观音像,此像是木制的千手干眼观音。阁内,在像的周围有三层楼台,人可以在三层不同的高度观赏观音雕像。阁的屋顶做成五个方形的攒尖顶形式,丰富了建筑的造型。
在我国西藏、青海地区,还可以见到一种称为“都纲”式的佛殿,这是一种藏传佛教特有的佛殿形式。这里的佛殿不仅供奉佛像,而且还要用作诵经和进行多种法事活动,因为参加的僧人有时可达数干,殿内空间需要很大,而一般佛寺中常用的长方形佛殿就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了,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平面呈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很大的佛殿。
这种佛殿的屋顶多采用藏族建筑常用的平屋顶。因为面积大,又要从屋顶采光,所以产生了由平顶、坡顶组合的,高低错落的复合式屋顶,加上石头墙、小门窗,鲜艳的色彩等西藏建筑的特有形式,使这种“都纲”式佛殿不同于一般佛殿而具有强烈的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