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吉罗】:佛教戒律所用术语,梵语dus!kr!ta,巴利语dukkat!a,藏语n~es-byas;正音译作突膝吉栗多,突瑟几理多Du&sdotblw;k&rdotblw;ta,巴利语音译作独柯多Dukka&tdotblw;a,独柯多部;意译恶作。“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以意名之,以依意之作动而起身口二业故。又称作小过、轻垢、越毗尼。亦名吉罗、吉、在所有犯戒种类中,突吉罗是属于罪行最轻的一类,乃戒律之恶作恶语等诸轻罪之总称。在戒律中,突吉罗作为“五篇” 之一,于比丘二百五十戒,突吉罗包含二不定、百众学、七灭诤之中的一0九戒,皆属果罪(已犯),不含因罪(未遂犯)。凡是违犯了二不定、百众学、七灭诤等三类戒条中的某一条,即犯突吉罗。在戒律中,突吉罗作为“六聚”戒之一,则更包含因罪。《四分律》分突吉罗为身口二业,而译为恶作(身业)、恶说(口业)。在六聚戒中,如将突吉罗分为身罪、口罪二聚,则成七聚戒。在七聚戒中,身业违犯产生的身罪称为“恶作”、 语业违犯产生的口罪称为“恶说”,包含一切因果突吉罗罪。
此外,式叉迦罗尼(梵s/iks!a^karan!i^ya)亦为突吉罗之异称,义译即:学、应学、应当学、式守戒、百众学、之意。胡国讹云尸义罽赖尼,胡僧翻守戒。戒律中的“百众学法”以能整饰威仪为理想。其中,但列举二百五十戒中百戒,故云“百”;因其戒品数多,故云“众”;此罪微细,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谓此戒“学”、 “应当学”,“百众学法”乃随学随守以立名。如果违犯这类戒条,即是属于突吉罗罪。例如:僧人衣冠不整、露齿戏笑、跳渡沟渠等,皆犯此戒。《十诵》云:“天眼见犯罪比丘,如驶雨下,岂非专玩在心,乃名守戒也。”
据唐代法砺之《四分律疏》卷六本载,突吉罗系就防患未然而命名,式叉迦罗尼则为对治已犯戒之情形而命名;突吉罗之名就过之边而言,式叉伽罗尼之名就行之边而言。两者名称虽不同,而实为一事。此罪很轻,只须对一人(故作之时)或对自己责心忏悔(非故作之时)。
佛灭度后 以戒为师
《善见律毗婆沙》卷九将突吉罗分成八种:(1)方便突吉罗;(2)共相突吉罗;(3)重物突吉罗;(4)非钱突吉罗; (5)毗尼突吉罗,(6)知突吉罗,(7)白突吉罗,(8)闻突吉罗。
另于大乘戒中,凡杀生戒等重禁之外的其余诸罪均属突吉罗罪,例如《菩萨地持经》卷五所举之四十二种突吉罗、《优婆塞五戒威仪经》所举之三十八种突吉罗、《菩萨善戒经》(一卷)所举之五十种失意罪、《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所举之四十四种恶作罪、《梵网经》卷下所举之四十八种轻垢罪等均属之。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载:“突吉罗罪,依律文中二种不同。一、故作故,犯应忏突吉罗,又犯非威仪突吉罗。二、若不故作,犯非威仪突吉罗。亦不分二忏之法。若依《摩夷论》说,故作者,对人一说悔;误作者,责心悔。《明了论》、《萨婆多》亦同如此。此则两忏灼然,通衢(qú)自显。”
《资持记释》云:“前引本律,即众学中文。故心二罪,误但一罪,而无对责两忏,故云不分等。次引三论。罪忏两具,可决今宗,而探责诸师偏执,故云通衢显也。摩夷即母论。”(《事钞记》卷二九·三○·九)
南宋·法云所著《翻译名义集》载:“《萨婆多论》问:何此独名应当学?答:余戒易持罪重,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言应当学。犯突吉罗众学戒罪,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此堕等活地狱,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俱舍颂云:等活等上六,如次以欲天;寿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极热中半劫,无间中劫全;傍生极一中,鬼日月五百;頞部陀寿量,如一婆诃麻;百年除一尽,后后倍二十。”
[参考阅读]:《优婆塞戒经》卷三;《菩萨善戒经》;《犯戒罪报轻重经》;《弥沙塞羯磨本》;《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四;《《毗尼母经》卷七、卷八;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五、《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四(下);《四分律卷》五十九;《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上)。[参阅词条]:‘律’3789。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