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宣城市普慧寺简介_普慧寺开光_普慧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5 20:31:52作者:心经结缘网

  普慧禅寺简介
  东华山普慧禅寺地处安徽省宣城市东南方,三面环山,景色怡人,植被丰富,属九华山一脉,山有九峰宛如九龙,生气盎然,是修身养性之风水宝地。
  唐太宗永徽四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大师卓锡此闻,开堂接众,度化众生, 后到九华山端坐禅修七十五载而成道果,被后人封为地藏菩萨化生。
  清季以来,古寺颠覆, 寺貌毁坏,今所存者只昔日几处碑迹而已,仅粗可识其大意,实可悲也。
  当今祖国强盛,佛法昌明,禅僧法智,2000年受海音上人之嘱驻东华山,发大愿心重建普慧禅林,多年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四众佛子的大力支持护佑现已建成山门殿、天王殿、地藏殿、圆通殿及两栋寮房,共7600多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中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弘,仿故宫太和殿建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佛殿,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现已进入盖瓦、装修阶段。计划建造的藏经楼、钟鼓楼、方丈院也正在规划设计中。
  几年来,普慧禅寺从古庙遗址的废墟上,拔地而起,寺庙建设已初具规模,各项佛事活动正常开展,香客络绎不绝,香火越来越旺,古寺的恢复指日可待。

  东华山普慧寺地处安徽省宣城市东南方。从宣城出发,驱车20公里,穿过茶山烟岭,追着雨后升腾的彩带,若隐若现的宝塔告诉我们,东华山到了,普慧寺到了。只见宛如九龙的东华山,三面环抱着普惠寺。普惠寺背靠松林,左依竹海,右托翠柏,山门对面是一片四季飘香的桂花树林。如此佛国圣地,不由得心中肃然起敬。
  《宋史·孝宗本记》中记载,宣城市在古代为宁国府,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始于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是《红楼梦》里面所写的宁国府。它是贾府里的一府。
  相传,在唐高宗永徽四年的时候(公元653年,距今 1300 年),新罗国的王子金桥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沿江而下到了宣城,并在东华山出家为僧,在这里隐身禅道开堂说法。数年后,金桥觉王子经宣城,后来到达九华山创建道场,并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九华山端坐七十五载,终成正果,被后人奉为地藏王菩萨化身。地藏王菩萨成道后,不忘东华道场,每个月的农历十五,他都要回东华山小住一天。他曾对众弟子说:“我日日九华山,夜夜东华山”。民间“先东华,后九华”的传说,诠释了东华普慧寺与九华佛教圣地的无尽渊源。
  沧桑岁月流传不息,兴衰之迹天地可鉴。东华山在鼎盛时期,古刹梵宇,有三寺七庵。后来多次损毁于战乱兵火,仅存普惠寺遗址。不过,我们还是能从寺院保存的古迹中寻觅到历史的痕迹。庙里的古碑记载着东华山的历史,明代开山祖师通志和尚、清代祖师寿明和尚的古墓碑文,上面清楚记载着高僧大德的生辰谇年及功德大业。从寺院几块碑记中寻绎词旨,略可悉知,当年在寺院的山上有两口泉井,泉水涓涓,从不干枯。至今泉水依然绵绵,晶莹透亮如故。寺院附近小胡村两位老人给我们带路,沿山间竹林攀岩而上,走了半个小时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泉眼,两位老人给我们讲起了泉水的故事。我站在泉边,听着水流声于寂静中清澈地轻吟着,掬一捧甘泉入口,这沁入心田的清泉,洗去了心中的干涩和浮躁,心灵深处似有一朵圣洁的莲花恬静而舒展。
  在普慧寺,我们还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普慧寺原来有一口大钟,相传是明代宫廷赐物,在寺庙的钟楼历经数百年,钟声不断,只可惜后来神秘的消失了。据传这口钟是万历年间御造并贡予寺院的。当时的普慧寺规模宏大,万历八年恰是皇长子出生,皇帝铸钟以庆贺,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古代统治者为什么不贡其他器物,而一定要贡钟呢?这里面有什麽深意的寓意呢?普慧寺住持义玄法师给我们开释:钟,我国古已有之,本来是礼乐之器,古人认为:钟鼓和武器都是用来保障平安祥和的器物。春秋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制作精良的朝钟和编钟。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后,钟鼓就成为佛教的法器。寺院的钟分为大钟、堂钟、殿钟。大钟悬于钟楼早晚及举行法会时敲击,用来号令阖山诸堂。寺院的钟声又有警醒僧俗沉迷的功用。佛教的戒律称,大钟是发布号令的法器。早上敲钟用来击破长夜,警醒睡眠;晚上敲钟则用来使昏昏欲睡的头脑清醒,远离冥夜。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到:“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醒。”钟声还有超度众生的象征意义。敲钟讲究节奏、速度,寺院的法师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标准的敲钟动作,那抑扬顿挫的钟声在旷野中传之久远,回荡不息。义玄法师还告诉我们,在佛教界,敲钟的数目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什麽要敲一百零八下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应验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总和之数,(五日为一候,七十二候应对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情况);另一种说法认为,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钟,可以破除所有的烦恼,所以佛家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聆听着法师深情的讲述,我仿佛听到了警示醒人的钟声,不由得心中在问,皇家御制的大钟,你在哪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古老的寺院遗址得到复建。正是祖国强盛,佛法昌明,从2000年开始,禅僧法智大师发大愿重建普慧禅林,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现已恢复了山门殿、天王殿、地藏殿、圆通殿及两栋寮房,共计7600多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仿天坛太和殿建造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佛殿,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此外,藏经楼、钟鼓楼、方丈院也正在规划建设中。人们期盼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奇迹,万历的古钟回归寺院钟楼,重现天籁之声。
  清晨,信步山门,顺着一抹朝阳回望东华山,普慧寺三面环山,九龙环绕,碧瓦生辉。在葱绿翠色中,普慧寺犹如人间仙境,这大自然赐予的秀美山川、释迦摩尼弟子开辟的讲经道场,造就了这无以伦比的风水宝地。佛教是人们对完善心灵的一种追求,寺院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远离喧嚣的闹市,小住几日,茗茶修学、听风闻禅,是一种美妙的超然境界。普慧寺依托宣城文房四宝名扬全国的优势和浓墨的文化资源,成立了禅风雅韵书画社,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他们在悬腕挥毫间一抒心中逸气,顿悟笔情墨趣。书画社和善知识结缘,收藏了一批当代高僧大德和善知识的墨宝。一幅幅精美的禅书禅画,既有淡泊孤绝、空灵含蓄的审美情趣,也有诲人醒世、寓美敦悟的理想境界,更有诠释人生、感化民众的精神内涵,以书修身、以书养德、以书言志、展示了高僧大德、书画名家的禅意人生和艺术风采。让我们在在欣赏传统书画艺术中,寻得禅机,得到顿悟。
  普慧寺,这座千余年古寺,她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的场所,还是开展社会教育、慈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佛教界德高望众的赵朴老,一生倡导大众佛学,提倡大众在生活中参悟佛法,将佛法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修为、生活品味、生命质量。佛教禅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化生命的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普慧寺为探讨禅宗文化的现代性、科学性、生活性,使禅宗文化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定期举办禅文化修学游,身居闹市的社会精英、达贤居士和众多善知识们,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探讨幸福人生,慈悲善行,心灵纯净等话题,在早晚课诵、过堂、禅修、普茶、行脚等活动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让人们在诵经悟典的禅修中拥有一颗知足常乐、感恩奉献的心。在修学的过程中,通过佛禅的智慧来化解和解决生活当中的矛盾,达到身心和谐,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一山一寺一道场,一天一月一年轮,一批批信众络绎不绝,他们进寺参禅,培植善根,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在充满复杂变幻的现实中,守护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正是:进山心中多烦事,参禅顿悟开天门,一身轻松得自在,出寺归乡度众生。佛法真的无边啊!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就与传统的道学、儒学融合在一起,相映生辉。普慧寺在诸多的禅修活动中,还为少年儿童举办了“国学之美,无处不在”的专题教育,在寒暑假期,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为启蒙篇,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举止,引导他们孝亲尊长,学会感恩。在诵经声中、在国学启蒙中,我突发悟想: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佛教倡导的普渡众生是多麽的异曲同工。
  普慧寺历来香火旺盛,每年的三十晚上,四邻八乡的人们都要前来敬香礼佛,多的时候约有上万信众。
  今年寺院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大殿前两棵桂花树神奇的结出了果实。以前,桂花树是只开花,不结果。今年,两棵桂花树都结出了绿色的果实,寓意着在寺院修行的人们,能够修成正果。其中,还有一棵树下长出了灵芝,也是一种吉祥的预兆,祝福人们健康长寿。
  佛教圣地有着看不尽的自然风光,享不尽的佛教文化,解不开的神奇惊叹,抹不去的回味思念。在东华山流连两天,离开普慧寺的那天,阳光煌煌似水,远远近近的山和树被洗的透明起来,似乎有种飘渺的神秘感,仿佛置身于祥云缭绕的仙境。我,不由得感叹:东华山——山清水秀,普慧寺——人杰地灵。
  朋友们,来东华山吧,沐浴大自然的洗礼;来普慧寺吧,普慧寺与你有缘,这里是酿造甘露法味,化导无边众生的圣境,人的心灵将得到无尽的升华。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洪林镇东华山普慧禅寺
  邮编:242053
  联系电话:0563-3446664
  网址:
http://www.xcphcs.com/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