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川区何埂镇联盟村,有一名为大佛洞的寺庙,据当地老百姓说,该庙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洞,走到洞的深处可以听到圣水河潺潺的流水声。随着常年泥沙冲积,洞口被堵塞,人们又把它称为佛洞。这里地形奇特,冬暖夏凉,四季泉水不断。
然而,比佛洞更神奇诱人的是洞中的摩崖造像,其雕刻精巧、形象逼真、保存完好。据考,该摩崖造像题刻于明代崇祯六年。
6日上午,《永川风华》编委会成员、《神游永川》一书统稿人蔡有林一行来到位于何埂镇东南方、距离镇中心约4.5公里的联盟村大佛洞摩崖造像所在地,对大佛洞摩崖造像进行了现场考证。
石壁上的三世佛
站在寺庙上方的公路上,可以一览寺庙的全貌,考证组一行发现,从石壁上延伸出来的一个约100平方米的石洞顶好像人的嘴一样,包围了顺势搭建在洞下的平房。
走进洞里,呈现在眼前的是三尊庄严肃穆的大佛像。三尊大佛像分靠于石壁上,并排结跏坐在莲花座上,高2米多,总共宽约4米多,其中中间的佛像双手合十,左边的佛像单手做出“阿弥陀佛”造型,右边的一个则双手叠加于胸前。整座造像布局匀称,雕刻精湛,造形优美。“仔细看还能看见佛像发髻的根根发丝。”该寺庙住持释印光说。
三尊佛像造型、神态、穿着基本一致,为何其手势却不一致?考证组就此咨询了永川区文管所副研究馆员王昌文,他解释说,这三尊佛像为三世佛,中尊为现在佛释迦牟尼,左尊为过去佛燃灯佛,右尊为未来佛弥勒佛。
观音像旁有“圣水”和白色串珠
大佛洞寺庙外貌。
就在这三尊佛的左右,还有地藏王、观世音像相伴。在观音像旁,考证组一行还发现了洞中的两大奇物。
在观世音像背后的石缝里,在该寺住持释印光的指引下,考证组一行看到,一串附着在石壁上的白色串珠,在灯光照射下还会发出彩色光芒,晶莹闪烁,成了该佛洞的一个奇观。
而就在观音像的旁边,还有该佛洞另一奇物。“这是从洞子里流出的水,我们用竹筒接了出来,干净得很,而且从来没有断过。”释印光指着从石壁缝里流出的清澈水说道,“我们都把它叫‘圣水’,拜佛烧香的人都要争相来喝点。我们还用它来烧开水,招待客人。”
开山师祖邓竖八的杰作
寺内佛像。
在正殿里,除了三尊大佛像和地藏王、观世音像以外,还分别有玉皇、药王、送子观音等菩萨像。在正殿旁的上殿和下殿,也摆放有大大小小的菩萨30多个。
据王昌文介绍,大佛洞摩崖造像是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列入的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只有三尊大佛像。据考察推测,就在三尊大佛像的周围,还有一些独立的造像,估计已被毁坏或被搬走。这些佛像由谁雕刻,如今为何又有那么多小佛像?考证组就此向释印光求证。
释印光拿出一本陈旧的笔记本,翻开了尘封的历史。
记载称,据历史考证,该佛洞原属何埂镇柏林云峰寺领导,开山师祖邓竖八在明代万历年间在此地修建寺庙,他历经千辛万苦,日夜操劳,终于在天启六年完成石壁上的三个大佛,用木雕、石刻出菩萨像共100多个,还修了上、中、下三殿,共有200多平米,殿的石梯和四周的青坎全是用两三丈的条石砌成。佛像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只剩下了三个大佛像还完好无损。为保护该摩崖石刻,从2000年起,为该寺庙配修道路,并对寺庙进行了改扩建。据说,在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了部分被掩埋的佛像,当地人对其进行复原,又修建了青瓦房,将佛像置于房中,受人供奉。
如今,在原有的基础上,大佛洞还新增了千手观音像。修葺一新的大佛洞香火旺盛,每到庙会时节,不少善男信女到此跪拜,甚是热闹。
永川市何埂镇联盟村大佛寺
地址:重庆市永川市何埂镇联盟(402185)
电话:023-49502222
联系人:谢多雨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