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黄岩寺
黄岩俗称龙山,海拔。780米,位闽北郭岩东峦,南襟建瓯,北带顺昌,离顺昌县城63公里,距岚下乡郭城燕窠自然村北约2.5公里,名重闽北的黄岩寺就坐落于此。1983年12月,黄岩寺被顺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环境幽雅,树木葱茏,建筑独具一格,更值得称道的是,建寺一千二百年,几经兴衰而历久弥坚,为重修庙宇、弘扬佛法,历代禅师披荆斩棘,备尝艰辛,特别是佛家提倡的心灵超脱、与人为善和淡泊名利,别有一番精神境界。
黄岩寺,俗名黄岩庙,又名紫云禅寺,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早期建深6间,长18.2米,建筑面积268.45平方米。地面铺青砖,圆型金柱抹角,直径0.4米,高7.2米,金柱为楠木,直径O.6米,下垫圆型覆盖覆盆式柱础。纵梁大而宽厚,椽上铺望砖,覆盖泥质瓦,两面坡。明间脊檩书“大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一月初七日卯时重建升梁大吉”。
明次间相通,明间供奉三宝如来,次间供筑毁于何年,无史料可考。此寺坐北朝南,现有建筑群占地面积’7462平方米(县佛教协会会长本圆法师称之为全县寺院面积之冠),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地藏殿等主要建筑组成,气象恢宏,蔚为壮观,内有大小阁楼36间,可容纳数百人。寺内原有一尊千斤重的如来佛坐像,惜在“文革”期间毁失。
寺门题有道劲有力的“紫云禅寺”四个大字,门联日“佛日舒光千家庆,香云结盖万户欢”,左侧的香炉联日“炉雄壮严贯古今,香烟远施吉祥云”。
入院第一殿为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及韦驮、弥勒像,神勇威武,虎虎动人,其后是全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坐落在高约一米的台基上,悬山式屋顶,抬梁穿斗式梁架,面阔3间,宽14.75米,进奉18罗汉。大门两边六隔门窗,雕刻花鸟瓷瓶图案,门外设长廊,半圆形轩顶,铺望砖,进深1.45米,廊下两旁用青砖铺砌九级台基。大殿屋顶高8.35米,东西北三面用青砖筑山墙,高出屋面约0.6米。
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及寺门、围墙等建筑分别于民国25年(1936年)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建,由建瓯人吴端甫、刘建城、吴璋甫撰书的《紫云禅寺修建碑记》以赋文形式记载了黄岩寺的历史风貌,读之令人为之动容。1994年出版的《顺昌县志》有这样一段文字:“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重建新寺院22座,连同旧有,全县有39座寺院,以黄岩紫云寺为祖庭,分三山(龙兴寺、兴福寺、超华圆通寺),自立分支流传。”可见黄岩寺在当时寺院中的尊贵地位。
距黄岩寺约200米的一处低矮的山丘上坐落一座僧人墓,为墓塔式建筑物。坐北朝南,四周被原始森林环抱,墓穴地面呈半圆形,宽7.55米,进深12.5米;用厚青砖砌筑的墓墙高出地面0.65米至2.5米,墙厚0.2米,地面铺设青砖,中央建一座单层仿木建筑的砖石墓塔,高2.8米,墙基六边形,边长1.1米,高O.44米;塔身边角单块
长条石坚砌,中间面壁用厚青砖叠砌,边长O.95米;顶檐外露,边长1.1米,墙刹呈葫芦状;墓后壁中间竖一块花岗岩石碑,碑高1.95米,宽0.71米,厚0.19米,碑座高0.3米,首题竖行阴刻“明圆寂碧天本公大和尚塔”之楷书体,左额题款为“崇祯癸未年(1629)十一月十八吉日谨题”。据护寺人称,墓前的那口放生池,水量充盈,终年如一,游人称奇。
据吴端甫等人考证,初为唐人黄丽泉建庵于斯悟惮,黄岩由于风景秀丽,不少名人高士如李思、朱熹、丰登等曾来此旅游或朝圣。朱熹欣然题诗:“名魁上郡无双景,秀夺西瓯第一山”。指的就是郭岩、黄岩这一带的秀美景色。乃至元未,黄岩寺因战乱惨遭破坏,一度衰落,重建于明崇祯辛巳,重现唐代丛林禅寺盛貌,寺产由此大增,住僧达数百人,名重闽北,民国末兵毁,黄岩寺院又遭劫难,寺僧星散,再度衰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高望重的见求长老(笔者1995年5月拜访过)到黄岩寻谒祖地,见此荒没荆榛,感慨万千,发誓重兴黄岩寺,在此结茅为室,历经十余年刻苦修建,渐成规
模,日益昌盛,声扬八闽,许多信徒、游客来此拜谒、游览。1964.年,著名电影演员
赵丹、祝希娟等来此拍摄故事片《青山恋》,为黄岩留下浓重的一笔。县政府已向上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