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山吴屯乡百花岩下右侧瑞岩山麓,距市区28公里。唐朝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武夷山籍高僧藻光和尚(扣冰古佛)择地创建瑞岩院。北宋名人彭珰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重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赐名“寿圣”,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孝宗皇帝赐名“瑞岩”。所以人们称其为瑞岩寿圣寺,历代迭有增建。
1921年因战乱焚毁,1937年由地方士绅主持重建。“文革”期间,佛像被毁,仅剩三宝殿。寺后古樟林亦被盗伐。1979年古佛殿、观音殿、古佛亭又被火毁。1984年由乡民集资重建古佛殿,祀扣冰僻支古佛。1986年重建观音殿。1988年对外开放。1990年新建客堂。2002年5月被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总占地面积117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64.74平方米,拥有山林300余亩。庙前有胸围7.1米的千年古银杏树一株,堪称福建古银杏之王。该寺还有三株古樟树。一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禅意十足的对联,上书:扣禅扉,动心弦,万法仙宏开觉路;冰壶影,静澄怀,刹那灵山映瑞岩。联中嵌入“扣冰”、“瑞岩”,概括了扣冰古佛生前创建瑞岩寺的功德。寺前有溪涧,溪上建有百米长的可供遮风避雨的古建筑廊桥,桥上琉璃盖顶,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桥下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相传当年藻光和尚冬天曾在此溪扣冰而浴,故名扣冰溪、扣冰桥。寺后有瑞应宝塔,安奉扣冰古佛遗骨。瑞岩寺背倚大山,依势而建,布局巧妙,错落有致。寺中有“龙井”,能浮铜币,人称井水“饮之祛病”。传说建寺时,所有木材均由井中浮出,取之不竭。现井中尚余一截,千年不腐。该寺有山、水、岩、洞、塔、桥、亭、阁、楼、殿之胜,古树崔巍,蔚为大观。朱熹的老师,南宋理学家刘子翚对扣冰古佛创建的瑞岩寺情有独钟,曾写诗赞道:寻师扪壁入仙源,万涧冷冷佩玉喧。绕座衔花来白鹿,听经献果下玄猿。千林红叶新霜染,一霎腥风啸虎蹲。说与世人浑不信,个中别有一乾坤。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古寺创建的事迹和传说,表达了他对扣冰古佛的仰慕之情。曾任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参知政事的赵抃,在任崇安县(武夷山市旧称)县令时瞻仰该寺,写下七律一首:宝界香园接翠微,此焉空寂远尘机。寒冰扣晓人无垢,古剑藏秋谷有辉。水石潺湲迷客径,松云洒落护禅扉。我来笑彼名缰锁,斜日匆匆策马归。大儒朱熹也厚爱此寺,曾题诗九首,例《奉陪彦集克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画不开。一壑只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
瑞岩禅寺系扣冰古佛在中年之时已誉满七闽之际所创建,规模宏丽,香火鼎盛,堪称一方名刹,世称其可与天台、曹溪并峙。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匾“瑞岩禅林”,这是对该寺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真实写照。
现武夷山市政府、吴屯乡政府正对此处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将为武夷山旅游又添美景。
瑞岩禅寺 建于唐广明元年(880),是扣冰古佛在崇安县创建的一所寺院。在此之前,扣冰古佛先后修建过清潭寺、兴福寺。此外,富宦们先后为他舍建过桃枝寺、大智寺和广福寺。瑞岩寺占地面积3375亩,规模宏丽,堪称一方名刹,世称其可与天台、曹溪并峙。宋熙宁三年(1070),赐名"寿圣",隆兴初(1163),赐名瑞岩,所以人们称其为瑞岩寿圣寺,历代都有增建。有山、水、岩、洞、塔、桥、亭、阁、楼、殿之胜,古树崔巍,蔚为壮观。赵拚、刘子翚、李佑、黄嘉宾等先后写下数十篇赞美诗文。刘子翚写道:"寻师扪壁入仙源,万涧冷冷佩玉喧。绕座衔花来白鹿,听经献果下玄猿。千林红叶新霜染,一霎腥风啸虎蹲。说与世人浑不信,个中别是一乾坤。"形象而完整地溶进了古寺创建的事迹和传说。瑞岩寺背倚大山,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中有"龙井",能浮铜币,人称"饮之祛病"。传说建寺时,所有木材均由井中浮出。井中尚余一截,千年不腐。寺前有溪,因古佛扣冰所浴,故称扣冰溪。有长数十米可以遮避风雨的亭桥,被称为扣冰桥。寺庙于民国10年(1921)因战乱焚毁。民国26年,由地方士绅主持重建。"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仅剩三宝佛。1979年,因在寺内办工艺厂,用火不慎,酿成火灾,古佛殿、观音殿、古佛亭化为尘灰。寺后大片古樟林于20世纪70年代被盗伐一空,仅有一株巨大的千年银杏并三株大树幸免于难。1984年,由乡民集资重建古佛殿,1986年新建客堂。寺庙现已有一定规模。
天心永乐禅寺 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因该刹地处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故称山心庵。明嘉靖七年(1528),易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清康熙年间,章堂岩铁华上人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名构,称为天心永乐禅寺。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光绪二十六年,名僧德容由鼓山至武夷山任住持。他主持大兴土木,广增佛殿僧舍,弘扬佛法。至民国36年,该寺先后传了七堂大戒,曹洞钟鼓遍天下,武夷山佛法遂为世人所瞩目,被视为佛教的"华胄八小名山"之一。香火盛时,寺内有僧众百余人,钟鸣鼎食,磬钹和谐,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游人香客,摩肩接踵,极一方胜概。寺庙周围古木参天,篁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邃。寺庙依中轴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房、禅堂、客堂、香客楼以及钟鼓楼和偏殿,飞檐曲栏,壮丽雄伟,蔚为壮观。殿宇基本保留至今。由于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占为民居,破坏甚大。1989年后,该寺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至武夷山,为该禅寺题额"天心永乐禅寺"。1990年开始,居民逐渐迁出,至1992年全部搬迁。同年8月,由厦门南普陀方丈妙湛法师捐赠的缅甸汉白玉千手观音像开光。于此同时,各界人士又策划组织永乐禅寺的修复和改造工程。1993年建成山门一座,并劝募投资80余万元,新辟由马子坑至天心的公路,方便前来膜拜的香客和游览的旅客。1993年4月,由美国居士捐赠的玉佛举行了开光仪式。1994年10月,各方集资60万元,在永乐禅寺前、天心公路第一弯旁建放生潭。该潭面积3500平方米,同时利用天然岩石,雕刻"弥勒大佛"。该大佛为全身立体坐像,高12米,须弥座高7米,总高19米,身体最宽处13米。是当今全国弥勒佛雕塑中最大的岩雕之一。1998年10月,新建的大雄宝殿建成,面积820平方米,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古朴庄严,高16.5米。宝殿正门前两根镂空龙柱,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殿内安坐三尊铜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妙相庄严慈祥,香火鼎盛。
慧苑寺 在武夷山流香涧之畔,宋初建。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残匾尚存。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后有大山、竹林,寺前有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的玉柱峰和流香涧,环境清幽。殿内抱柱的一幅对联写道:"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这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对联之一,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大殿外则是一幅"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攀玉柱佛庄严"的对联,巧妙地把寺院前面的景观(流香涧、玉柱峰)嵌入联内,颇有韵味。玉柱峰的峰腰尚存石阶,从石阶尽处架梯可上峰顶,传说朱熹曾在峰顶居住。慧苑寺于2000年开始修复,2001年2月修竣开光。
武夷山市吴屯瑞岩禅寺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翁宝贵
电话:5472102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