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庙是袁崇焕故乡八景之一。
三界庙遗址在现在的水南村委会所在地,南临东江南支流。三界庙是水南十三坊中著名的古建筑,与袁崇焕有着密切的关系。
袁崇焕幼时背上生疮,久治不愈。其母叶氏往三界庙拜神,见瓦面漏雨,水溃泥菩萨脊背,便找了泥水匠修好瓦屋,用灰沙补好脊背。三界庙不漏雨了,袁崇焕背上毒疮也好了。于是民间有了传说,认为袁崇焕是三界庙内供奉的三界公的化身。从此水南人民更加常往三界庙拜祭。
袁崇焕曾于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辞官回乡。乡亲父老找他相商重修三界庙之事,他便慷慨地把原打算在罗浮山筑茅庐隐居的银两捐献了出来,并且挥笔写下了著名的《重修三界庙疏》。
兴建袁崇焕纪念园时,人们在纪念园内右侧重修三界庙。三界庙为五开间三进两廊式结构,青砖青瓦红石地基红石柱。第一进为大门,大门正上方正楷横批“三界庙”。两侧各有两根红色石柱。第二进为庙堂,供奉三界菩萨。整个庙宇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古朴威严。
三界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据说是水南历史上的重要建筑,原为水南八景之一,供奉的是唐代忠臣魏徵丞相。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袁崇焕受宦官排斥,在宁远大捷后愤然辞职返乡,适逢乡间重修三界庙,他特为修庙撰写碑文《重修三界庙疏文》,文中对“三界”做出了精辟的解释:“三界者何?盖天、地、人为三界。”又谈及他关于神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需要高尚的品德,互相劝勉,再顺从神灵,就可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袁崇焕被冤杀后,人们开始在三界庙中凭吊拜祭他,三界庙便成为了最早的袁祠。
上世纪50年代末,三界庙原庙毁于水灾。如今重修的三界庙,一进为山门,二进为三界庙,三进则是一座廊檐飞翘、肃穆庄严的袁督师祠。祠堂内朱漆雕梁,一派宁静。一座威严的袁崇焕铜像安放在祠堂中央:身着官服,巍然正坐,双手扶膝,浓眉紧缩,仿佛忧虑着前线的战事,又似乎担心着朝廷的昏聩无能。
祠堂西南侧与一条蜿蜒的休憩长廊毗邻,东北面则同一道长长的传记浮雕长廊相伴。这座浮雕长廊由18幅石刻浮雕组成,浮雕全部由青石镂空雕造而成,每幅长3.6米,宽1.2米,纵深凸显0.15米,总长76米,造型立体,文字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完整地记录了袁崇焕的戎马一生,堪称袁崇焕悲壮人生的形象写照。浮雕长廊的前言和每一幅文字说明,都由东莞文史界老前辈杨宝霖老先生撰写,“督师降生”、“金榜题名”、“登屋救火”、“高塔题匾”……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动容。“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英雄的光辉形象早已树在后人心中,那报国安邦、兼济天下的慷慨呼吸,戎马倥偬、儒雅风流的伟岸形象,仍然可以从这18幅石雕中感受得到。
三界庙
地址: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公园内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